【爱历史】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只装了火炮?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的时候 , 曾经派出郑和率领的庞大远洋船队 , 纵横大洋 。 郑和出海所带的人数最多达到了2.7万人 , 船只载重量可达数千吨 。 而这一时期的船只 , 当然是装备火炮的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只装了火炮?
文章图片
郑和下西洋
等到永乐驾崩 , 继位的明宣宗只派了一次远洋船队 , 就停止了探索大洋的脚步 。 后来 , 在明朝中期 , 有个叫做刘大夏的官员 , 把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给销毁了!因为按照他的说法 , 下西洋之举动 , 不但不能给朝廷百姓带来实际的收入 , 反而要花巨额的金钱来建造供养这批船队和水手 , 实在是得不偿失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只装了火炮?
文章图片
郑和船队
所以 , 明朝后来再也没有下过西洋 , 就连郑和宝船的资料也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 反正 , 咱就老老实实搞农耕吧 。 把郑和下西洋的资料销毁 , 是明朝做的一件大错事 。 这样 , 后人就无法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了 , 要搞远洋航行 , 只能又一次从零开始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只装了火炮?
文章图片
郑和下西洋航图
后来的事情 , 大家都知道了 。 农耕经济碰上连年天灾 , 灾民被饥饿驱使 , 终于举旗造反 , 最后埋葬了明王朝 。 只是胜利果实被满清给夺取了 。
所以 , 明朝后期的水师 , 有了红衣大炮 , 也装在侧舷 , 但是只装了一排 , 后来也没派上大用场 , 直接被湮没在历史中了 。 因为我们的历史上的王朝更替 , 历来是以陆军为主导 , 基本没海军/水师什么事儿 。
到了清朝初年 , 郑成功以台湾为基地 , 不断派出船队进攻陆地 。 清朝骑兵还可以 , 但是打水战 , 本事就稀松 。 可是清朝有绝户毒计啊 , 颁布禁海令 , 沿海20里的居民全部内迁 , 所以郑成功的船队登陆之后 , 很难找到补给和内应 , 慢慢地就被削弱了 。
后来清朝收复台湾 , 依靠的主要是施琅带领的水师 。 而这个施琅原本是郑氏手下的大将 , 因故不容于郑氏 , 故而降清 。 这个人很了得 , 有了这个人的带领 , 清朝才建立了优秀的水师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只装了火炮?
文章图片
施琅塑像
待到台湾平定 , 水师的地位又下降了 。 反正 , 就那些小木船 , 每个船装几个小火炮 , 够用就行 。 这种情况 , 直到清朝后期 , 有寇从海上来 , 方才让清朝君臣清醒 , 开始了建立现代海军的尝试 。 后来的北洋水师 , 南洋水师都挺牛 , 只是 。。。 这段不说了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只装了火炮?
文章图片
北洋水师
所以 , 在明朝时期 , 本来已经打下远洋海军的基础 , 却因为人事代谢 , 政策转变 , 被自动放弃 。 清朝前期的时候 , 为了收复台湾 , 也成立了有力的水师 , 却因为收复台湾之后 , 丧失了作战目标 , 而逐渐荒废 。
这两个大机遇 , 从后世看来 , 是很好的机会 。 只是我们是农耕民族 , 农耕立国 , 朝廷要的是每年收取老百姓的田赋银子 , 然后花钱就行了 。 至于探索世界 , 我大清朝/大明朝就是天下的中心 , 你要把地球仪送给老佛爷 , 老佛爷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几十上百个番邦国家 , 大清只是世界的一隅 , 还不得气得把你押送菜市口给一刀了结了?
所以 , 在我说的这两个时代 , 其实如果进一步 , 就可以发展出侧舷多层齐射的早期风帆战列舰 , 只是 , 历史没有向这方面发展 。 因为我们的大陆产出的物产已经足够丰富 。 而搞起这些的 , 都是那些初始版图很小的国家 , 物产贫瘠 , 为了发家致富 , 也就走上了海上寻富的险途 , 以致后来在全球占领了好多殖民地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只装了火炮?
文章图片
风帆战列舰主要特征是高高的桅杆 , 和侧舷无数的火炮窗口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只装了火炮?】而换做是大清/大明的皇帝 , 会搞殖民地这套吗?答案是不会的 。 只要每年来送点贡品 , 然后赏给这些献贡的国家的礼品会更多 。 咱们古代历史上是这样的干法 。 其实 , 我们的人心很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