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上古时期的“蚩尤”是如何称呼自己的?

大约4600年前 , 中国处于“上古三国时代” , 即炎帝部、黄帝部、蚩尤部互相争斗 , 最终炎黄联盟击败了蚩尤 , 于是族人——“黎民”就融入了炎黄部族 。 其中 , “蚩尤”或是部落名称 , 或是九黎部落首领名叫蚩尤 , 莫衷一是 。
由于传统华夏是由炎帝、黄帝、蚩尤三部组成 , 因此他们三人也被并称为“中华三祖” 。 但问题在于:炎黄名称都很高大上 , 史书有相关记载 , 《史记》中说“有土德之瑞 , 故号黄帝” , 《帝王世纪》中说“有圣德 , 以火德王 , 故号炎帝” , 那么蚩尤为何叫“蚩尤”呢?史书上没有给予解释 , 但甲骨文却揭开了残酷的一幕!
【爱历史】上古时期的“蚩尤”是如何称呼自己的?
文章图片
甲骨文中的“蚩”
甲骨文中的蚩字 , 由“止”与“虫”构成 , 上“止”下“虫”结构 , 其中“止”是脚趾的意思 , 因此蚩字本义就是咬人脚趾的某种小爬虫(或蛇)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蚩 , 虫也 。 ”
因此 , “蚩”不是一个好东西 , 后人根据本义将之引申为丑陋、无知 , 元代《六书正伪》中记载:“凡无知者 , 皆为蚩名之 。 ”
无论小爬虫 , 还是无知者 , 都是一种蔑称 , 那么上古九黎部落的酋长 , 会以“蚩”取名吗?显然不会灭自己威风 , 只可能是别人强行赋予“蚩”之名 。
【爱历史】上古时期的“蚩尤”是如何称呼自己的?
文章图片
甲骨文中的“尤”
甲骨文中的尤字 , 由“又”与“一”组成 , 其中“又”代表右手 , “一”划在“又”字上 , 或表示多了手指(比如六指) , 或表示犯罪而切除手指(或右手) , 或表示手上生出了皮肤病——赘疣 。 下图 , 尤字解释为罪过 。
总之 , 尤字表示有问题的、病态的 , 现在右手上有东西是多余的 。 那么 , 上古九黎部落首领 , 会认为自己是“多余”的吗?
【爱历史】上古时期的“蚩尤”是如何称呼自己的?】因为是多余的 , 所以又引申为过失、罪过、特别、格外、超出一般的等意思 。
【爱历史】上古时期的“蚩尤”是如何称呼自己的?
文章图片
从甲骨文“蚩与尤”来看 , 真相就很残酷了 , “蚩尤”的本义大致是多余的小爬虫 。
毫无疑问 , “蚩尤”不可能是九黎部落对首领的称呼 , 而应该是炎帝、黄帝部落对他的蔑称 , 将其贬低为“蚩尤” , 说成让人讨厌又不会造出威胁的多余的小爬虫 。 显然 , 这是胜利者的宣言 , 非常无情地剥夺了“蚩尤”的本来称呼 。
蚩尤死后九黎部落民众的结局 ,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佐证上述结论 。
【爱历史】上古时期的“蚩尤”是如何称呼自己的?
文章图片
九黎部落战败之后 , 他们的民众被称为“黎民” , 而在先秦历史上 , “黎民”却是一个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群体 。 “百姓”完全不同于“黎民” , 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族姓氏的统称 。
“黎民”之“黎” , 古通“黧” , 本义是黑色 。 所谓“民首皆黑 , 故曰黎民” , 这种黑色不是因为经常劳作被太阳晒黑 , 而是因为“墨面”、“黔首” , 就是在脸上刻写黑色的字 , 以作为奴隶的标识 。
“黎民”之“民” , 与如今的意思截然不同 , 金文中的民字字形非常恐怖 , 就是“一根针刺入左眼” , 致使一目而盲 。 郭沫若解读指出:“横目则是抗命乎视 , 故古称‘横目之民’ , 横目而带刺 , 盖盲其一目以为奴征 , 故古训云‘民者盲也’ 。 ”他认为人臣服时会俯首听命 , 从侧面看人下跪时会发现眼睛是竖起来的 , 所以“臣”是“竖目” , 而不下跪时是“横目” , 表示不愿臣服 。 因此 , “民”是一群被刺瞎一只眼的人的统称 , 只可能是奴隶 。
当然 , 战国时期的“民” , 出现了不少变化 , 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提高 , 《说文解字》中注解战国篆书民字时说“民 , 众氓(通“萌” , 一片萌发的小草)也 , 从古文之象” 。 说到底 , 当时统治者眼里的“民” , 犹如小草一般 , 人多而无识 。
【爱历史】上古时期的“蚩尤”是如何称呼自己的?
文章图片
可见 , “黎民”是奴隶 , 没有家室、也无姓氏 , 并被刺瞎一目作为特有的标记 , 甚至可以作为祭祀用的“人牲”或殉葬的“人鬲” 。 也就是说 , 战败之后的九黎部落 , 下场极为凄惨 , 几乎都沦为了奴隶 。
更为重要的是 , 蚩尤统领的“九黎”部落 , 本名可能也不叫“九黎” , 而是炎帝、黄帝部落给予的蔑称 , 意思是“九个有罪而被墨面黔首的部落” , 他们的下场是沦为奴隶 , 所以被称为“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