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中唐的诗人与诗歌,见话先朝如梦中

唐肃宗上元元年 , 也就是公元760年 , 原本被判流放夜郎的李白 , 在途中得到赦免 。 他高唱着那首流芳千古的“朝辞白帝彩云间” , 从白帝城顺流而下 。 在经过馀干这个地方时 , 已经是耳顺之年的李白 , 遇到了一位叫刘长卿的年轻诗人 。 此时的刘长卿 , 正在贬谪途中 , 他悲伤落寞的心境和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临别时 , 刘长卿赋诗相赠:
江上花催问礼人 , 鄱阳莺报越乡春 。
谁怜此别悲欢异 , 万里青山送逐臣 。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问礼人”原本是指老子 , 因为李白和老子同姓(一说老子姓李名耳) , 所以这里借指李白 。 迎接李白的是江花与春莺 , 而与李白的“欢”形成鲜明对比的 , 是刘长卿的“悲” 。 因为前方等待他的是漫长的贬谪之路 , 而陪伴他的只有万里的青山 。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刘长卿个人的遭遇 , 还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悲哀 。 如果说此时的李白代表了盛唐之音最后的光芒 , 那么刘长卿则代表了中唐诗人落寞的身影 。 这一别 , 不仅是与一位伟大的诗人告别 , 也是与那个辉煌的盛唐诗坛告别 。
【爱历史】中唐的诗人与诗歌,见话先朝如梦中
文章图片
刘长卿画像
早在唐玄宗天宝年间 , 当人们还沉浸在盛世的喜悦中时 , 刘长卿就已经考中了进士 , 并且被称为“朋头” , 也就是学子中间的领袖人物 。 然而 , 一时的风光并没有给刘长卿带来一帆风顺的人生 , 他中进士后没几年 , 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 这场战争不仅拖垮了强盛的大唐 , 也改变了无数诗人的命运 , 更使得诗坛上的风气发生了转向 。 以生于盛唐的韦应物为例 , 早年间 , 他还怀揣着“丈夫当为国 , 破敌如摧山”的豪情壮志 , 但经过安史之乱后 , 他只能感叹:“乡村少年生离乱 , 见话先朝如梦中 。 ”
【爱历史】中唐的诗人与诗歌,见话先朝如梦中
文章图片
韦应物画像
在安史之乱后 , 盛唐时代那种高昂明朗的诗风逐渐凋零 ,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淡远的诗风 , 文学史上称之为“大历诗风” 。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 除了刘长卿外 , 还有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 , 二人合称“钱刘” 。 不同于刘长卿善用象征的创作风格 , 钱起更习惯于使用白描的手法 。 例如《县中池竹言怀》一诗:
官小志已足 , 时清免负薪 。
卑栖且得地 , 荣耀不关身 。
自爱赏心处 , 丛篁流水滨 。
荷香度高枕 , 山色满南邻 。
道在即为乐 , 机忘宁厌贫 。
却愁丹凤诏 , 来访漆园人 。
在这首诗中 , 盛唐诗人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已经难觅踪影 , 留下的只有悠然自得的心境 , 还有一丝隐隐的寂寥 。
【爱历史】中唐的诗人与诗歌,见话先朝如梦中
文章图片
[唐]《宫乐图》(局部)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大历诗人中 , 李益是比较独特的一位 。 李益擅长写边塞诗 , 他的诗苍凉悲壮 , 颇有几分盛唐的残影 。 然而与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相比 , 李益的诗少了一份昂扬的斗志 , 多了一份感伤和悲凉 。 例如他的名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 受降城下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在李益的诗中 , 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时代已经远去 , 大漠奇景、战场厮杀也不再是诗中的主题 , 取而代之的是征戍之苦与思乡之情 。
不过 ,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 安史之乱后的李唐王朝也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 。 尤其是唐宪宗继位之后 , 他励精图治 , 平定藩镇 , 让唐朝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中兴气象 。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 , 讽喻政治、表现生民疾苦的诗歌潮流应运而生 。 其中的代表人物 , 便是白居易 。 他在寄给好友元稹的书信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 白居易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观刈麦》《卖炭翁》等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 用他自己的话说:“惟歌生民病 , 愿得天子知 。 ”
【爱历史】中唐的诗人与诗歌,见话先朝如梦中
文章图片
白居易画像
与白居易同时代的韩愈 , 以及围绕在韩愈周围的一批作家 , 也用他们的方式书写着时代的脉搏 。 在创作主张上 , 韩愈提倡“不平则鸣” , 主张用诗歌抒发胸中的块垒 。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 , 唐宪宗迎佛骨入宫 , 韩愈上书直谏 , 结果被贬潮州 。 在被贬途中 , 韩愈用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