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的呼和浩特是什么样子的 生于79年,253医院

#你小时候的呼和浩特是什么样子的# 生于79年,253医院,八岁之前在电影宫后面,出版社家属院,八岁之后搬家到了桥靠 。
回忆一下我的儿时吧,记忆有些模糊了,八十年代的呼市,在我记忆里是阳光明媚的城市,没有高楼大厦,那时候活动的区域比较窄,连去一趟满都海公园都是比较难得的一件事,院子里差不多大的孩子很多,夏天出来玩藏老没的能有三十多个 ,记得有一次,一群孩子翻墙跑到新城宾馆里面偷樱桃,突然听到一声:“雷子来了”,这时,就感觉看到了动物园猴山的情景一样,几十个孩子翻墙跑了回来,据说有两个被活捉,挨了一顿逼兜 。经常能逛的地方是电影宫对面的街心公园,那时候里面有政府设置的收天牛的点,小的两分,大的五分(大概这个价钱),但我们这些小屁孩都是工具人,抓来的天牛都被大孩子搜刮走了,运气好能赏一根冰棍儿,还有就是现在新世纪,那时候叫百货大楼,一提起百货大楼,就想起这首恶俗的儿歌:“XX的头,像皮球,一脚踢进百货大楼……”
八七年,我搬家了,就在内蒙医院旁边,院子变小了,那时我们的家属楼是桥靠周边第二栋楼 。打开阳台,看到的都是菜地,没事院子里几个发小就去偷柿子,菜地里还见到过死娃子[流泪] 。
上学,在满小,二年级之前都是小平房,搬家之前自己溜达着去,搬家之后办个月票坐公交去,冬天轮流生炉子,穿个羽绒服经常会被烫个洞,班里同学好像很喜欢见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可以薅羽毛吹着玩了 。那时候满小和关小是两个极端,不知道为什么,在关小念书的学习都不好,最后能考上三中的寥寥无几 。
慢慢的,桥靠的菜地见不到了,教育局家属楼、审计厅家属楼挡住了能看到的菜地,但桥靠广播站的声音依然能传到耳朵里来,此地话小时候我听不懂,但感觉很有意思 。这个阶段,去满都海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为了逃票,都是从内大翻墙进去,有的时候也会被管理人员围追堵截,索性,没被抓过,但丢过一顶前进帽 但也捡过别人藏起来的“板儿带” 。百货大楼也慢慢退出了视线,取代的是劝业场,每次进去都迷路,柱子上面都是镜子,晃的人晕晕乎乎的 。
上高中之前,感觉呼市分成四个部分,新城、旧城、军区、团结小区 。当时感觉新城和旧城是两个世界,说着不同的方言,穿着不一样的服饰(感觉旧城人都戴着小白帽) 。
【你小时候的呼和浩特是什么样子的 生于79年,253医院】随着人越来越大,呼市的变化也越来越大,回家的路也从沙石路变成了柏油路 ,高楼大厦挡住了广阔的天空,曾经成群的乌鸦也不再经过头顶 。一会一字型、一会人字形的大雁也成了电视上才能见到的情景 。城市的变化也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走出去的我还是回到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 。我喜欢家人朋友都在身边的感觉,我习惯这个城市的味道 。

你小时候的呼和浩特是什么样子的 生于79年,253医院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