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广德人陈惇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广德人陈惇一生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作者:徐厚冰
陈惇 , 字九叙 , 号厚堂 , 广德州(今安徽省广德市)大南乡琳塘保(今杨滩镇燎琳村)人 。 乾隆二五年庚申(1760)举人 。
陈惇长期在闽地任职 。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 , 任福州府古田(今古田县)任县令 。 乾隆三十二年(1767) , 迁福宁府(今福建宁德市)判官 。 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漳浦县署 。 乾隆五十年(1785)四月 , 任泉州府晋江县知县 , 五十一年(1786)十二月回任 。 乾隆五十二年末 , 任兴化府(今莆田市)知府 , 五十年起兼任泉州蚶江通判 。 陈惇长期在闽任职 , 为官正直廉洁 , 秉公执法 , 鞠躬尽瘁 , 任上殉职 。 回葬于故乡杨滩琳塘花里埠大冲里 。
【历史故事】广德人陈惇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章图片
一、保一方平安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 , 陈惇被选拔到福建福州府古田(今古田县)任县令 , 随后调任汀州府宁化(今福建宁化县) , 这一代都是沿海山区 , 海盗山贼众多 , 特别是与宁化交界的清流的董家岭是山贼老巢穴 , 他们经常骚扰附近七个县邑 , 老百姓深受山贼之苦 。
陈惇上任后 , 积极剿匪 , 将匪帮悉尽法办 , 保一方平安 。 “丙戍挑发闽省 。 闽滨海阻山 , 夙号奸薮 , 初令古田 , 调宁化 , 地接清流之董家岭 , 积匪之窟穴也 , 扰害七邑 , 惇至 , 悉擒置之法 。 ”
宁化山野 , 虎多为患 , 陈惇采取颁布驱虎令等措施 , 使得虎患尽除 , 老百姓得以安宁 。 “邑多虎患 , 祷于神作檄驱之 , 虎远去 。 ”
二、秉公执法
迁福宁府(今福建宁德市)判官 , 后任漳州府漳浦县署令 , 期间 , 漳浦有刘志贤(又名刘鼎鋐)、陈傍(榜)及其党羽孙跃(又名孙药)、蔡某黑恶团伙 , 横行乡里 , 相当于现在的黑社会 , 地方政府无可奈何 。 陈惇到任后 , 雷厉风行、秉公执法 。 乾隆三十三年 , 将刘志贤、陈傍捕获 , 压送到泉州 , 将余党孙跃、蔡某等缉拿斩首 , 百姓称快 。 “擢判福宁 , 署漳浦县 , 有孙、蔡两巨滑素豪横 , 孙爪牙尤众 , 前令不能捕 , 惇计获殊之 , 蔡亦问戌 , 邑赖以宁 。 ”
【历史故事】广德人陈惇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章图片
书影
三、鞠躬尽瘁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 , 由漳浦县退为候补 , 被临时调到任泉州蚶江通判 , 期间正值清政府发兵台湾剿匪 , 大军由蚶江渡口发运兵马粮草 , 在当时蚶江航舶极其缺少的情况下 , 陈惇想尽办法解决困难 , 保障由蚶江进台剿匪的后勤供给任务 。 乾隆五十二年 , 任兴化府(今莆田市)知府 , 仍然代管蚶江渡口向进台官兵供粮事务 , 积劳成疾而殉职 。
“乙巳以本缺裁 , 移驻泉州蚶江 , 会大军进剿台匪 , 兵弁、军装、粮饷率由蚶江渡台 。 然系新立 , 航舶甚少 , 惇经理一年 , 济运无缺 , 及凯旋 , 署兴化郡 , 仍摄篆兴粮蚶江 , 竟以积劳卒 。 ”
四、尽忠无法尽孝
陈惇兄长陈锡 , 乾隆丙戍进士 , 因为母亲生病 , 以工部营缮司主事辞职孝母 , 至母逝 , 再未入仕 , 其辞官孝母 , 传为佳话 。 “六岁丧父 , 哀痛如成人 , 比长 , 好读书 , 得官 , 以母老乞归 , 色养备至 。 母偶有怒 , 锡辄牵衣索果为小儿状 , 母为开颜 。 其至性有过人者 , 未几以疾卒 。 ”
陈惇远离家乡效命 , 时常想念家中的寡母 , 曾亲手写下《反哺辞》十二章 , 以示孝心 。 当远在千里的母亲逝世的噩耗传来时 , 竟悲恸万分 , 不能自已 。 “其赴闽也 , 以母裘惮远行 , 弗克迎养 , 作《反哺辞》十二章 。 ”
画里杨滩 , 人文燎琳 。 如今 , 杨滩镇燎琳村正在积极打造以古村落为特色的省级美丽乡村 。 今天 , 我们重温陈惇为官一生 , 其尽职尽责、殚精竭虑的精神 , 值得我们大力弘扬 。
【历史故事】广德人陈惇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章图片
网络图片
【参考文献】
光绪《广德州志》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九》
钦定《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历史故事】广德人陈惇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光《晋江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