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天书的荷花诗:采莲不采的中薏,的中薏嫩采新莲,写的是什么



“莲飘知薏苦,藕断识丝缠 。
惨淡黄姑渚,玲珑织女 。”明朝 孙蕡西庵记事一百韵其一
?

如同天书的荷花诗:采莲不采的中薏,的中薏嫩采新莲,写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荷塘月色


关于荷花的诗句,从古到今,数不胜数,对于生长在我们身边荷花,我们并不陌生,普通的人至少知道荷花的三种别称,比如芙蓉,藕花,莲花
稍稍有些古文知识的,知道荷花还叫“芙蕖”,因为曹植的洛神赋中有“灼若芙蕖出绿波 。”这是”清水出芙蓉“的最原始版 。
知道荷花还叫“菡萏”,南唐后主的名诗,“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这个“菡萏”是指荷花未开放的花苞 。
至于说水芸,水芝,玉环之类的联系上下文,基本可以判断这些是说的哪种花 。
所以基本读荷花诗,许多人是没有障碍的,当然了,如果是用繁体字,可能对于习惯了简体字的今人来讲,会有障碍 。
但是我最近读诗就读到了一种不通的地方,比如欧阳修的《渔家傲,荷叶田田青照水》


如同天书的荷花诗:采莲不采的中薏,的中薏嫩采新莲,写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荷叶田田青照水 。孤舟挽在花阴底 。昨夜萧萧疏雨坠 。悉不寐 。朝来又觉西风起 。
雨摆风摇金蕊碎 。合欢枝上香房翠 。莲子与人长厮类 。无好意 。年年苦在中心里 。”
这首诗其实也没有生僻字,“香房翠”可以说是莲蓬 。但唯其有三个字“无好意”,来得特别的突然 。“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按道理欧阳修是宋朝时候最主张文风实在的人,这句话,难道是宋朝特有的情境用词?一方面赞美荷花,爱惜荷花,一方面又说它没有好寓意?怎么解释都觉得拗口 。
不过诚如张爱玲说,一个人大约成了名,就有胡说八道的权力,大家都不作声,也就没有人追究了 。于是我也就放了过去,谁叫欧阳修名气大,除了这个“无好意”我怎么都不懂,我也觉得他的诗词写得流畅大气 。这件事情就轻轻地放了过去 。


如同天书的荷花诗:采莲不采的中薏,的中薏嫩采新莲,写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但是宋朝吴文英有写荷花的句子“西风不到窗纱,端的旧莲深薏 。”却让人回味了 。因为读来读去,“旧莲深薏”就是“旧年深意”或者“旧年深忆”呀,宋朝人重文轻武,文字功夫没话说,可是“深薏”到底是什么呢?是深深的薏米草吗?
宋朝刘将孙的一首《满江红》,写的是夏天游湖,他遇见了自己的旧情人,却因为自己迟迟而来,感到惭愧,里面有一句:
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 。
彻底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个薏是指莲芯 。我把莲子米剥开,谁在乎里面的苦心,你只嘲笑我来得这么迟 。
一切迎刃而解 。原来欧阳修的那个“无好意”是指莲米成熟后,其心愈苦,又双关了人心如莲芯 。那个吴文英的“旧莲深薏”,不是薏草长在莲花外,原来是苦心就在莲花里 。


如同天书的荷花诗:采莲不采的中薏,的中薏嫩采新莲,写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如同天书的荷花诗:采莲不采的中薏,的中薏嫩采新莲,写的是什么】成书于汉朝的《尔雅释草》中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密,其华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
这解释了荷花,它的莲子在先秦或者民间称为"的",而莲芯,叫做“薏” 。
那么为何宋朝的诗词用先秦的说法?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民间的叫法一直简单,且口语多,承袭单音节古语,莲子简单叫做“的”,莲心就叫做“薏” 。所以这种包含着古语和民间方言口语的诗词,反而有一种当时的人心领神会的双关 。
所以欧阳修说”无好意“,时人知道他抱怨莲米老了不甜,可惜我看得一头雾水 。宛如听不懂隔壁郊县的方言,看他们自己有滋有味的笑 。
不过拿到这把钥匙,也就没什么难的呢 。


如同天书的荷花诗:采莲不采的中薏,的中薏嫩采新莲,写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的中薏嫩莲新采 。”宋朝朱翌 。难不住我,这是说,莲子米正嫩,莲芯不苦,赶紧吃!
”釆莲不釆的中薏,见人但道莲心苦 。“这是明朝郑源的《采莲曲》,如此的生动,也就是说在江南的广大地方,至少在明朝的时候方言中仍旧是把莲米称做”的“,莲芯称作”薏” 。这里不过是釆而不吃罢,但是苦苦莲芯是上好清火养心的药材 。夏天是要多少吃一点苦的,因为苦味可以镇心,消暑 。只是苦若来形容人生滋味,阅历过的人,都觉得舌头一涩,连心也抽搐吧 。
“碧藕连根丝不断,红蕖著子薏何多 。“宋朝张表臣《句》
这不是一首诗,只有这一联 。平淡无奇的诗 。但是如果你知道这个“薏”是指的青青又苦苦的莲心,这联诗,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 。
它是指相思,是指人生,是指家庭,是华丽与辛苦并有,是思念不断,是苦旅多多 。是荷花也是人的一生,是苦多也是意义多 。


如同天书的荷花诗:采莲不采的中薏,的中薏嫩采新莲,写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