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姜维屯兵之地沓中,为什么会挖出成吨的骨灰骨渣

诸葛亮死后 , 姜维秉承他的遗愿 , 继续奉行"以攻为守"之策 , 频频出兵北伐曹魏 。 但由于当时蜀国的综合国力比之魏国相差甚远 , 姜维连年用兵 , 更加使得蜀国民生凋敝 , 国力空虚 , 朝野对他的反对和质疑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 公元262年 , 蜀汉大将军姜维出兵北伐曹魏 , 不出意外地再次无功而返 。
【爱历史】姜维屯兵之地沓中,为什么会挖出成吨的骨灰骨渣
文章图片
《异同记》记载 , 蜀国卫将军、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 与尚书令董厥联合上书刘禅 , 指责姜维"好战无功 , 国内疲弊" , 建议应当撤换姜维 , "召还为益州刺史 , 夺其兵权" , 并且让另一个武将阎宇取代他 , 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与姜维不和 , 对此极力赞同 。 诸葛瞻和董厥都是刘禅的左膀右臂 , 黄皓是刘禅的心腹 , 他们的一致攻击 , 让姜维的地位一时岌岌可危 。
【爱历史】姜维屯兵之地沓中,为什么会挖出成吨的骨灰骨渣
文章图片
姜维也不甘示弱 , 作为反击 , 他也向刘禅上书 , 指责黄皓"黄皓恣擅 , 枝附叶连" , 认为黄皓专权擅政 , 拉帮结派 , 倾轧朝臣 。 蜀汉朝廷上一时吵成了一锅粥 。 但整体局势对姜维极为不利 , 他本是魏国降将出身 , "羁旅讬国 , 累年攻战 , 功绩不立" , 诸葛亮在世时对他非常赏识 。 如今却连诸葛亮的儿子都反对他 , 一时间姜维在蜀国四面楚歌 , 沦为众矢之的 。
【爱历史】姜维屯兵之地沓中,为什么会挖出成吨的骨灰骨渣
文章图片
姜维为了自保 , 决定远远离开风暴中心的成都 , 他借口军粮不足 , 带领四万多军队离开益州 , 一路北上 , 来到甘肃的沓中实行屯田 。 沓中位于甘肃舟曲的大峪乡、武坪乡一带 , 这里远离成都一千多里 , 山环水绕 , 地势险要 , 易守难攻 , 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 确实是个理想的驻军屯田之地 。
然而姜维在沓中的好日子并未持续多久 。 公元263年 , 魏国派钟会邓艾挂帅 , 大举出兵南下 , 进攻蜀国 。 魏国权臣司马昭老谋深算 , 为确保一举灭掉蜀国 , 他制定了三路出击的方针:一路由邓艾指挥 , 直扑沓中围歼姜维;一路由诸葛绪指挥 , 把守武街和阴平桥头 , 切断姜维后路 , 防止姜维从沓中逃出驰援汉中;一路由钟会指挥 , 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 。
【爱历史】姜维屯兵之地沓中,为什么会挖出成吨的骨灰骨渣
文章图片
司马昭的意图非常明确 , 蜀国最厉害的武将就是姜维 , 因此三路魏军有两路是用来对付姜维 , 只要一举歼灭姜维 , 蜀国就在劫难逃 。 但姜维也不是吃干饭的 , 他冲破魏军合击就此离开沓中 , 赶赴汉中参加了防守剑阁之战 。
【爱历史】姜维屯兵之地沓中,为什么会挖出成吨的骨灰骨渣
文章图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 , 舟曲大坪乡村民在兴修农田水利时 , 意外发现了一座底周长18米、高3米、顶直径4米许的土墩 , 挖掘取土时 , 居然挖出了成吨的骨灰骨渣 , 其中还夹杂着大量铜箭簇、盔甲所用的铜泡钉、残刀柄等文物 , 还发现了许多铜钱 , 经专家辨认 , 正是蜀国后期所发行使用的"直百五铢"钱 。 由此可以确定 , 这些骨灰骨渣应该是三国时代与蜀国有关的一次大型战争的遗物 。
【爱历史】姜维屯兵之地沓中,为什么会挖出成吨的骨灰骨渣
文章图片
经过专家研究考证 , 沓中地区在历史上一直属于偏远地带 , 大规模驻军和大型战事极为稀少 , 根据史书记载 , 历史上在此地大规模驻军的也仅仅有三国时期的姜维 。 这里挖出的大量骨灰骨渣 , 应该是姜维在遭到邓艾的突然袭击之后 , 爆发一场大战 , 双方伤亡都极为惨重 , 留下大量战死者和战马的尸骸 。 战后 , 当地的土著居民羌人按照当地丧葬习俗 , 把这些人马尸骨集中焚化 , 封存在这个大土墩中 。 寂寞偏僻的沓中 , 偶然地成为历史中一闪而过的焦点 , 此后复归沉寂 。
参考资料:《三国志》《沓中考略》
【爱历史】姜维屯兵之地沓中,为什么会挖出成吨的骨灰骨渣
文章图片
姜维为了自保 , 决定远远离开风暴中心的成都 , 他借口军粮不足 , 带领四万多军队离开益州 , 一路北上 , 来到甘肃的沓中实行屯田 。 沓中位于甘肃舟曲的大峪乡、武坪乡一带 , 这里远离成都一千多里 , 山环水绕 , 地势险要 , 易守难攻 , 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 确实是个理想的驻军屯田之地 。
然而姜维在沓中的好日子并未持续多久 。 公元263年 , 魏国派钟会邓艾挂帅 , 大举出兵南下 , 进攻蜀国 。 魏国权臣司马昭老谋深算 , 为确保一举灭掉蜀国 , 他制定了三路出击的方针:一路由邓艾指挥 , 直扑沓中围歼姜维;一路由诸葛绪指挥 , 把守武街和阴平桥头 , 切断姜维后路 , 防止姜维从沓中逃出驰援汉中;一路由钟会指挥 , 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