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为何失败?明廷内部分歧,张献忠渔翁得利( 三 )


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一计划的彻底失败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 那就是明朝军队中的将帅彼此不和 。
杨嗣昌换掉王家桢 , 用熊文灿顶替 。 杨嗣昌是这一计划的总设计师 , 他全权负责这一次的人事调动 。 当时五省总督洪承畴 , 那是围剿起义军老牌名将 , 肯定是要保留的 。
福建巡抚熊文灿者 , 讨海贼有功 , 大言自诡足办贼 。 嗣昌闻而善之 。 会总督洪承畴、王家桢分驻陕西、河南 。 家桢故庸材 , 不足任 , 嗣昌乃荐文灿代之 。 ---《明史》
至于五省总理王家桢 , 却完全入不了杨嗣昌的法眼 。 他认为王家桢太软弱 , 根本担不起这一重任 , 所以他推荐的当时任右副都御史的熊文灿代替王家桢 。
可是熊文灿这个人后期犯了大错 , 而且根本就不懂得军务 , 几乎成为断送大明王朝的罪魁祸首 。 熟悉五省军务的王家桢被无故撤换 , 这背后是否有杨嗣昌个人的权谋?
杨嗣昌和熊文灿两人政见不合 。 杨嗣昌提拔了熊文灿 , 可以说是熊文灿的恩人 。 熊文灿因此接替王家桢 , 成为了五省总理 , 掌管五省的军务 。
崇祯11年的时候 , 湖广地区的起义军领袖刘国能、张献忠等人 , 先后向熊文灿提出招抚的请求 。
张献忠这个瘪犊子 , 上一次接受招抚以后 , 除了跟明朝要钱 , 屁事都不干 , 最后还反叛了 。 所以杨嗣昌坚决反对张献忠投降 , 如果他们想要投降 , 应该带头攻打那些没有投降的起义军 , 以此表示效忠 。
可是熊文灿立功心切 , 他觉得杨嗣昌这是嫉妒自己即将立下盖世奇功 , 所以越过杨嗣昌 , 向崇祯皇帝各种汇报 , 最终崇祯皇帝终于认可了熊文灿的建议 , 选择接收张献忠投降 。
杨嗣昌和卢象升不可调和的矛盾 。 卢象升是总督天下兵马的人 , 对清朝他主战 , 也就和杨嗣昌站在了对立面 。 因为当时杨嗣昌怂恿崇祯皇帝议和 , 以此争取南下剿灭起义军的时间 。
有了杨嗣昌的撑腰 , 卢象升手下那些将领们也有部分不愿意听从卢象升的调遣 , 所以当时抗清的事务严重停滞 。
在这种情况下 , 杨嗣昌又以南方有战事的借口 , 调走了大同总兵王朴 。 而清军那边皇太极已经吩咐多尔衮入关 , 所以战况十分激烈 。
最终卢象升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 而杨嗣昌却急着命人去查看卢象升是不是真的死了 , 如果没死 , 那么杨嗣昌就可以弹劾卢象升怯敌畏战 , 以此夺取天下兵马控制权 。
表面看卢象升的死 , 没有直接影响南方的战事 。 可是杨嗣昌的种种行为 , 使得北方局势不稳 , 从而南方军队自然军心不稳 , 从而发生了熊文灿和崇祯急切招抚的事情 。
【爱历史】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为何失败?明廷内部分歧,张献忠渔翁得利
文章图片
张献忠有个好义子 , 李定国创造了起义军转折点 。
张献忠希望跟朱元璋一样 , 成为开国皇帝 , 当然也要学朱元璋那样 , 收养一些义子 。 他收养的义子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 。
长子孙可望 , 次子李定国 , 老三刘文秀 , 老四艾能奇 。 这四个孩子都是非常善于打仗的将领 , 也是张献忠能够有如此成绩的重要因素 。
其中李定国是名声最响亮的一个 , 因为后期他和南明合作 , 两蹶名王 , 差点就颠覆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 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将 。
其实早在李定国年轻的时候 , 就已经非常善于用兵 。 在崇祯14年2月份 , 当时张献忠已经再次和明朝闹掰了 , 李定国成为了这场战役的核心人物 。
李定国化妆成明朝军官 , 带着手底下20个轻骑兵前往襄阳 。 显然他是要混进襄阳城 , 成为内应 。 等到李定国进入襄阳以后 , 张献忠的兵马也就跟着冲了过来 。
起义军内外呼应 , 最终攻破襄阳城 。 当时五省军队的大部分辎重都储藏在襄阳城 , 结果全都被张献忠给缴获 。
从此张献忠是兵强马壮 , 有钱有粮还有猛将 , 明朝军队再也拿他没办法了 。 因为李定国帮助张献忠攻破襄阳 , 使得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划彻底泡汤 。 杨嗣昌本人也在不久之后忧郁而死 。
【爱历史】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为何失败?明廷内部分歧,张献忠渔翁得利
文章图片
总结:内不能团结一心 , 外不能克敌制胜 , 计划再周详也没用 。
杨嗣昌无疑是明朝末年非常优秀的一位战略家 , 不可否认他本人的人品是有一点点瑕疵 , 但是瑕不掩瑜 , 战略布局是杠杠的 。
整个计划将李自成打得只剩下了十多个人躲进深山 , 张献忠则举双手选择投降 。 其他义军也是望风而降 , 或者溃散败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