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为何失败?明廷内部分歧,张献忠渔翁得利

崇祯皇帝脑壳一直都疼 , 从登基的那一天起 , 他就感觉自己被哥哥朱由校给坑惨了 。 费了老鼻子的劲儿 , 好不容易把魏忠贤给宰了 , 这后面的事情又让他头大了 。 当时崇祯面临两方面的压力 。
第一就是关外的满清力量 , 这股力量不可小觑 。 从万历年间努尔哈赤执政 , 到天启年间皇太极建立大清国 , 再到后来多尔衮虎视眈眈 , 崇祯每天都如芒在背 。 第二则是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 高迎祥是没饭吃造反的 , 李自成是丢了公务员的工作造反的 , 至于张献忠 , 可能天生喜欢造反吧 。 这两股力量导致崇祯皇帝脑袋都大了 , 皇帝脑袋大了 , 群臣的罪过也就大了 , 为此大家私底下就在讨论怎么为皇帝解忧 。 其中兵部尚书杨嗣昌就给崇祯皇帝出了不少主意 。
【爱历史】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为何失败?明廷内部分歧,张献忠渔翁得利
文章图片
杨嗣昌主张 , 攘外必先安内 。
从万历年间开始 , 努尔哈赤就已经在不断壮大女真族的力量 。 不过万历没工夫搭理这帮人 , 或者说是完全看不起这一小撮力量 , 甚至还跟他们做做小买卖 。
可是天启年间 , 满清的实力就不可小觑了 。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 , 首次大规模击败明军 , 从此大明朝与满清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
崇祯上台以后 , 其实满清实力依旧不足以入关 , 毕竟辽东地区的防守还算严密 , 崇祯本人也是花了重金在打造关宁锦防线 。
这个时候杨嗣昌表示 , 攘外必先安内 , 这是啥意思大家都很明白 , 这是一句再熟悉不过的话了 , 当年老蒋就拿这个作为幌子 , 不断挑起内争 。
杨嗣昌是个想象力很充足的人 , 他认为这天下就跟人的身体是一样的 , 这小老头还比较会做比喻 。
其中北京城 , 那就是脑袋 , 宣化、蓟州等重镇则是肩膀 , 中原地区那就是肚子 。 照他这么说 , 那东北就是头发呗?只是当时发型有点乱而已 。 发型乱一点问题不大 , 可是现在肚子疼就有点要命了 。 当时高迎祥、张献忠这帮人正在陕西、河南一带闹得畅快 , 大明朝可不就是肚子疼嘛!崇祯一听 , 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 立刻泪眼花花地拉着杨嗣昌的手 , 颤抖地说着 , 最恨的事情就是没早点启用爱卿你啊!
崇祯采取了杨嗣昌的建议 , 也就等于是打算和清朝和谈了 。 只有清朝这边稳定住了 , 那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对付起义军 。
【爱历史】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为何失败?明廷内部分歧,张献忠渔翁得利
文章图片
杨嗣昌建议足食足兵 , 保民荡寇 。
不得不说杨嗣昌是个有思想的人 , 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实干家 , 对军队那一套自认为是了如指掌 。 为了能够对付起义军 , 杨嗣昌额外提出了两点建议 。
第一条就是要吃喝俱全 , 兵马充足 。 其实看似是两条 , 却可以归为一条 。 当时很多人吃不上饭 , 只要有饭吃 , 兵马自然就充足了 。 所以准备充足的粮草 , 是最重要的 。 第二条则是需要保境安民 。 百姓是谁的百姓?那可都是大明朝的百姓 。 现在张献忠这帮人就是在蛊惑大明的百姓去造大明的反 , 这怎么行呢?这是为了削弱起义军的力量 。 这两条的具体实施是这样的 , 首先必须要增加兵马 , 他给了一个具体的数据 , 那就是12万人马 。
这12万人马当中 , 分为步兵和骑兵 。 步兵占据7.4万人 , 而骑兵则有3.6万人 , 剩余1万人则负责后勤和打杂 。
对于粮饷问题 , 杨嗣昌也给出了一个具体数字 , 那就是280万两白银 。 这个数字比较中肯 , 崇祯皇帝对此也表示认可 , 毕竟不要他掏钱 , 来钱的方法杨嗣昌也给想好了 。
因议增兵十二万 , 增饷二百八十万 。 其措饷之策有四 , 曰因粮 , 曰溢地 , 曰事例 , 曰驿递 。 因粮者 , 因旧额之粮 , 量为加派 , 亩输粮六合 , 石折银八钱 , 伤地不与 , 岁得银百九十二万九千有奇 。 ---《明史》
杨嗣昌提出了均输、溢地、寄监学生事例、驿递这四个办法来搞钱 , 他知道皇帝最怕有人跟他要钱用 , 上一个大手大脚要钱的袁崇焕 , 坟头上早就长满青草了 。
到了崇祯这里 , 他就对杨嗣昌的思想做了一点提炼 , 增加了剿饷和练饷 。 为什么起义军越剿越多?造反的不用交税 , 不造反的反而加税?傻子才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呢 。
【爱历史】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为何失败?明廷内部分歧,张献忠渔翁得利
文章图片
四正六隅 , 十面张网计划可谓是一盘大棋 。
杨嗣昌还是有点战略眼光的 , 通过外交手段 , 先解决了满清的威胁 。 通过增加税收的办法 , 解决了军费问题 , 此后又大量征召士兵 , 得到了充足的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