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钓鱼:鱼层找不对,打再多窝料也百搭!


鲫鱼:钓鱼:鱼层找不对,打再多窝料也百搭!
文章图片
鲫鱼:钓鱼:鱼层找不对,打再多窝料也百搭!
文章图片
鲫鱼:钓鱼:鱼层找不对,打再多窝料也百搭!
文章图片
垂钓经验越丰富的钓鱼人 , 愈发在意鱼的习性特征 , 初学钓鱼者则更关注饵料的好坏 , 比如资深钓友往往看重、琢磨鱼层问题 , 鱼层关系窝料发窝、聚鱼效果 , 而窝点鱼群数量直接决定垂钓难易程度 , 最终渔获多少 , 重要性不言而喻 。 回到钓友的问题“垂钓时如何判断鱼层?”为更全面、更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 笔者结合野钓经验 ,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 , 具体如下 。
1、  根据鱼的习性特征判断鱼层
2、  根据水温变化判断鱼层
3、  根据气压、溶氧量判断鱼层
4、  利用垂钓技巧、方法判断鱼层
根据鱼的习性特征判断鱼层鱼种不同 , 对水体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 所以长期的演进、进化过程中 , 逐渐形成对特定水层的适应 。 比如鲫鱼、鲤鱼 , 包括掠食性的黑鱼、鲶鱼等多栖息、活跃在底层 , 所以正常情况下 , 钓这些鱼以钓底为主 。 而鲢鳙主要游弋在中上水层 , 因此垂钓它们也多用钓浮的方式 。 但并不表示它们不到其他水层活跃 , 只是多数时间在所属水层聚集或栖息 。 另外鱼层与水体深度有一定的关系 , 像农村的鱼塘 , 水深不足、许多只有50公分的深度 , 鱼层混乱难以区分;但像湖泊或者农村窑坑水深可达5/6米 , 当深度一旦超过3米 , 鱼层分化的现象逐渐显现、突出 , 这时垂钓特定目标鱼 , 更讲究钓底、钓离底或钓浮 , 鱼情差异显著 。
根据水温变化判断鱼层尽管每个鱼种都用适宜活动的水层 , 但其他水层更利于栖息时 , 也会向其游动 , 这点在冬季水温提升时尤其显著 。 冬季、早春水温低 , 依然有摄食欲望的鲫鱼、鲤鱼多栖息、聚集在深水或水草丰富的水域 , 这两个位置水温略高、稳定 , 相对舒适 。 但当白天天气晴朗 , 阳光辐射强劲时 , 河流、湖泊的水体温度开始提升 , 导致中上水层的水温明显高于水体底层 , 鲫鱼、鲤鱼通过测线感知水温变化 , 在趋温性的驱使下 , 逐渐离底上浮 , 这也是冬季钓鱼时为何经常突然停口的原因之一 , 这时应果断钓离底或钓浮 , 以获得更好的吃口 。 所以冬季钓鱼时 , 应注意阳光辐射强度变化 , 当感知气温升高后 , 观察鱼的吃口状态、频率 , 如有变化果断调整垂钓水层 。
根据气压、溶氧量判断鱼层除去通过水温变化判断鱼鱼层变化外 , 气压、溶氧量对鱼层也有较大的影响 , 这在夏季尤其明显 。 夏季气压整体偏低 , 溶氧量不足 , 所以气温、水温较高时 , 鱼栖息在深水区不怎么游动 , 以减少氧气消耗 。 当阴雨天气时 , 气压进一步降低 , 水体溶氧量大幅度减少 , 这时鱼常因趋氧而离底上浮 , 如果再下雨 , 中上水层水温降低 , 更吸引鱼群向中上水层聚集 。 钓友绝大多数有类似经历 , 夏季阴雨天正常钓底鱼口零星 , 选择钓离底或钓浮鱼口频繁、迅猛 , 且这个时段常收获体型较大的鱼 。 观察河流、湖泊的水面 , 一些大鱼上浮在水表翻腾 , 泛起阵阵水花、涟漪 , 无不说明它们此时已脱离原水层 , 位置已发生改变 。
利用垂钓技巧、方法判断鱼层除去上文通过鱼的习性及影响鱼活性的因素判断鱼层外 , 实际垂钓中还需要确定鱼层的具体位置 , 这需要一定的垂钓技巧和方法 , 具体如下 。
▲通过飞铅钓法判断鱼层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