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什么闯关东?始于何时?走什么路?最远到了哪里?

打从关里来的人 , 捻着那土黑油油的 , 这是当年刘白羽在东北下乡时大约是50年代 , 写过的文字 。 这个关里 , 从明代开始的300年的时间里 , 一直指的是山海关以南的地区 , 相对的 , 山海关以北以东 , 现在的东北三省都称关外(在明朝之前 , 函谷关往东为关外) 。
关东来源于明代之后的称呼 , 指山海关以东以北 , 包括现在的海参崴 。 所以 , 闯关东是关里的人往关外闯 , 这个关里大概指代黄河下游地区 , 就是河北 , 河南 , 山东 , 闯代表着前路未卜 , 为什么闯?是为了找一块能在地里种出粮食的土地来 , 养活自己 。
为什么闯关东?
这个背景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简要叙述一下
最初往关东去的流风始于明 。 明依山据海设山海关 , 发动关内人开耕辽东 , 走的就是现在京哈高速走的这条线 , 从从山海关到锦州的辽西走廊 , 一直到明清征战荒废 。
【爱历史】为什么闯关东?始于何时?走什么路?最远到了哪里?
文章图片
山海关
第二个阶段是清军入关后 , 辽东一带本来富庶但荒废了 , 便延续明的政策 , 发了一条令开垦辽东 , 其实是延续明的政策 , 当时的政策是鼓励招商引人 , 但这个政策也不过颁布了20年 , 就废止了 。 清与元差不多 , 一开始的想法也一样 , 想赌一把 , 没想到赌对了 , 得了偌大个江山 , 心神不定 , 便一直想保有龙兴之地 , 以便将来被赶走时继续游牧去 , 所以将山海关一锁 , 不许中原农耕文明影响到关外去 , 已经去的也赶回来 , 还有一些流民发到了黑龙江牡丹江 , 鸡西往东往北地区 。 清朝这个闭关锁自己的政策一直延续了200年左右 , 在这期间 , 旗人慕中原之华 , 纷纷南下 , 学着提笼架鸟 , 涮羊肉的水要从哪来 , 羊肉要涮几下 , 芝麻烧饼要分几层 , 吃豆汁前要用六安瓜片漱口 , 看戏捧角怎么叫好 , 总之旗人入关后 , 只有一个字 , 讲究(什么时候讲究些没用的 , 成为模仿之风 , 都要警惕) , 不仅废驰了武备 , 也废弃了那边白山黑水间的土地 。 这一下子 , 关东封闭200多年 。
【爱历史】为什么闯关东?始于何时?走什么路?最远到了哪里?
文章图片
闯关东博物馆
第三个阶段 , 就是200年后 , 大约18世纪末到19初 , 沙俄窥伺 , 屡犯边庭 , 而东北龙兴之地人少地稀 , 兵员又少 , 此时 , 清朝才重拣起顺治帝的招关内拓关外之边的做法 , 此时已经是咸丰年间了 , 清朝已经走下坡路了 , 再加上1840年 , 历经咸丰 , 道光两朝的黄河大水患 , 清政府财政空虚 , 官员腐败 , 无力抗洪 , 致使了著名的第六次黄河大改道 , 淹没了黄河下游大片良田 , 使得直隶(河北) , 山东600多万人流离失所 , 粮食绝收 , 饿殍遍野 , 数百里方圆 , 均成不毛 。
所以 , 当时许多的勇民(先闯关东的都是不怎么安份守已的 , 后来跟去的都是从先闯的人事迹中得到了鼓舞)结伴往关东跑 , 这和美国开发西部一样 , 有勇力者有团伴者胜 。 于是 ,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闯关东从1840年左右便开始了 , 巅峰时 , 每年100多万人闯进关东 , 关东地区从人口不到100万暴增到1800万人 。
【爱历史】为什么闯关东?始于何时?走什么路?最远到了哪里?
文章图片
闯关东雕像
为什么闯关东?
闯关东的人 , 一脚踩上那黑土地 , 看着那从脚板缝里像黑油一样冒出来的黑土 , 呼天抢地 , 这不是土啊 , 这就是肥啊 , 于是便打发人 , 或带书信往老家山东 , 或者河北去叫老乡来 , 大概是这个样子 , 关东那里啊不用施肥 , 丢下种子就长 , 而且到处是地 , 不用在一亩三分地上刨食 , 地租还便宜 , 不愿交地租还到处是荒地 , 打不着粮食时 , 拿着棒子往河边一站 , 几棒子敲昏一条大马哈鱼就够一家吃几天的了 , 这种鼓动比网络时代更具效应 , 因为来源单一且可靠 , 于是老家的人便挈妇将雏 , 腰缠细软(这细软就是种子 , 他们什么都可以不带 , 唯一不能不带的就是种子) , 肩扛背驮 , 将老家的门一关 , 义无返顾地上路了 , 留下的人还在后面叮嘱 , 到了之后 , 捎个信来 。
【爱历史】为什么闯关东?始于何时?走什么路?最远到了哪里?
文章图片
山东章丘闯关东朱开山旧宅
这种靠老乡传话 , 一直延续在东北的传统里 , 我在威海乳山时听从东北回到老家山东的人讲 , 解放后东北是工业基地 , 也缺人 , 让山东老乡带话回去 , 坐火车过去一到地 , 就发一袋子热乎馒头 , 火车站有大豆腐 , 有酱 , 一人再发一袋100斤的大米 , 这些人下了火车就进厂 , 或者林场 , 招他们来的人都升职了(清初的政策是给知县当) 。 改革开放后 , 东北人往珠三角 , 旅游岛后往海南 , 一拔拔地 , 一个带一个 , 都是因袭了这种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