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96黄金一代,这一届出了不少叱咤NBA的球星)
喜欢看篮球的朋友必然知道NBA有个96黄金一代,这届选秀诞生了许多未来纵横NBA的传奇明星,像矮个子斗士艾弗森,黑曼巴、五届总冠军得主科比,连庄MVP(最有价值球员)纳什,还包括马布里、雷阿伦、本华莱士和佩贾、坎比等,可谓星光熠熠 。
文章插图
(曼联92班,同样群星璀璨)
无独有偶,在足球方面也有个92班,以贝克汉姆、吉格斯、斯科尔斯和内维尔兄弟等为基础的青训球员为曼联在20~21世纪之交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后世再也未能出现如此成功的青训,所以小伙子们也被称为92黄金一代,被人们所赞颂 。
文章插图
(科举有没有出现像篮球或足球那样,一届录取的士子中人才扎堆出现的情况呢?)
您说这好像和今天的题目没关系吧?还真有,篮球和足球讲究个选秀和青训,而中国的科举同样是在成千上万的科考举子中选拔人才 。虽说以现代人的视角看,科举是落后的代名词,耽误了无数读书人的青春,但平心而论在封建社会科举是最契合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无数的平民子弟通过科举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帝国的命运 。翻开历朝历代中举的名单我们能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狄仁杰、韩愈、王安石、张居正、于谦(不是说相声那位)、包拯和苏轼等等,他们或从政或治军,或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赫赫声名,所以有句话虽然讽刺但也现实:科举再死板再苛刻也难不倒真正的天才!
文章插图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中国的科举史上有没有像篮球选秀这样出现“黄金一代”呢?
还真有,那就是著名的北宋嘉佑二年科举,如果说篮球选秀成功的标准是看有多少人被选入全明星,那么科举成功的判定标准就是多少举子能够被写入国史(毕竟在历史书上有传记,起码说明了您在历史上做出了一番事业,闯荡出了一片天下),那么嘉佑二年的这次科举与其他科举有何不同之处么?
文章插图
(主考官欧阳修,当时的北宋文坛第一人)
文章插图
(主考官梅尧臣)
首先看考官阵容,根据《宋会要·选举》记载,“以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同知贡举 。天章阁侍讲卢士宗、集贤校理张师中封印卷首,馆阁校勘张洞、王俨充覆考官,梅尧臣、张子谅、张唐民、董参、吴秉、鲜于烍充点检试卷,张师颜、刘坦、李昌言、孙固、崔台符充诸科考试官” 。
主考官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当朝文豪欧阳修领衔,集合了王珪(李清照的外公,他还有个孙女叫王氏,后来嫁给了秦桧)、梅尧臣在内的全明星阵容 。考官阵容就已经如此强大了,那么考中进士的是哪些人呢?
文章插图
(嘉佑二年的这届科举,从主考官到中榜的学子都能凑成全明星)
随便拉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啊!“嘉佑二年三月丁亥赐进士章衡等二百六十三人及第,一百二十六人同出身 。是岁,进士与殿试者,始皆不落 。章衡,窦卞,郑雍,吕惠卿,蒋之奇,苏轼,曾巩,朱光庭,曾布,宋希,史元道,王韶,梁焘,苏惟贤,苏辙,刘元瑜” 。您看看,单就一个苏轼就已经不得了了,再加上苏辙、曾巩、王韶、程颢、张载、章惇这些大名人,真可谓星光熠熠!
文章插图
(嘉佑二年的进士们最少有二十四人在《宋史》有传,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有人觉得可能也没啥呀?我把这届科举录取举子的成就给您说一下就明白了,首先这届科举诞生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三位:苏轼、苏辙和曾巩,诞生了九位宰相:章惇、郑雍、吕惠卿、王韶、林希、梁焘、苏辙、曾布、张璪,二十四人在《宋史》中有传记,他们在政治、文学、军事和经济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毫不夸张的说,嘉佑二年的这次科举不但对北宋朝廷影响重大,甚至对咱们中华文明的意义深远 。
咱们来介绍一下这些“全明星”成员吧!
文章插图
(三苏雕像,不过和儿子们比起来,老爹在科举上的表现实在是太差劲了)
苏轼、苏辙
苏轼和苏辙咱们就不详细介绍了,一个慷慨豪迈,在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中都取得顶级成就,堪称是北宋文人的代表,一个则与父子兄长并称“三苏”,他的文章“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在政界和文学界都极有影响力 。
咱们先来说说苏轼兄弟在这届科举中所发生的趣事 。首先是年轻,苏轼考中进士时才二十一岁,苏辙考中进士时更年轻,才十九岁 。兄弟二人同榜应试及第这样的盛况也轰动京师,就连宋仁宗都得意的说:我为后世子孙录取了两个宰相!不过与兄弟二人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不同,他们的老爹苏洵就比较苦逼了,这位爷从二十七岁开始发奋学习,一直考到嘉佑初年,花了二十几年都没考上进士 。看着两个儿子一举成功,再看看自己半生一事无成,苏洵只能自嘲的说:“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
文章插图
(连科举的试卷都敢瞎写典故,苏轼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吧!)
苏轼在这次科举考试中所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很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不过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写,所以为了避嫌就把该考生的名次往后拉了拉,结果文章的真正作者苏轼算是倒了霉(苏轼表示我是躺着也中枪啊!) 。而苏轼在文章中说:“皋陶为士,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结果欧阳修和梅饶臣两位大文豪愣是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等到苏轼考中进士前来拜谢,欧阳修问起此事,苏轼说这是我编的,欧阳修表示:???
张载
文章插图
(北宋理学家张载)
张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这位的事迹可能大家不太清楚,但他说过这样一句振聋发聩,为历代文人所传颂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文章插图
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死后入选孔庙受万世祭祀 。不过您别看张载在理学和哲学上取得重大成就,其实这位爷早期打算以军功入仕,当年他大谈军事边防,喜好兵法,还曾经上疏《边议九条》等文章,颇有些儒将的风度,最后在范仲淹的鼓励下弃武从文,研习儒家经典,终成一代大儒 。
程颢
文章插图
(成语“程门立雪”,主角之一就是程颢)
程颢,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和理学家,对于这位很多人心情复杂,一方面程颢品德高尚,是名副其实的当世大儒,另一方面他和朱熹所创建的“程朱理学”在后世被统治者和无耻文人多曲解,为封建宗法制度提供了文学依据 。理学讲究纲常,强调伦理,所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句话程老夫子还真说过,连赖都赖不掉)等都严重束缚了封建时期妇女的自由和尊严,所以颇受后世文人批评 。
文章插图
(二程,哥哥程颢可亲,弟弟程颐可敬,但太过死板不知变通)
说到程颢那就肯定要提他的弟弟程颐,这两位同为大儒,被人们并称为“二程” 。不过同为兄弟,这两位的脾气性格也大相径庭 。“盖明道(程颢)和易,人皆亲近;伊川(程颐)严重,人不敢近也 。”说句实话,我认为二程所强调的那些个“存天理,灭人欲”的事儿估计都是弟弟提出来的,如果说哥哥是个幽默可爱的老夫子(这可能和我们印象不同),那么弟弟就是是那种古板,森严而不通人情的倔老头 。程颐曾经和司马光吵(在我们印象中司马光已经足够古板了,但程颐还要更古板,更不通情理,两人是“无一句相合”),和苏轼吵(在司马光的葬礼上被苏轼嘲讽不知变通,是个书呆子),最后还和皇帝吵了起来 。
文章插图
(苏轼称司马光为司马牛,可见其固执,但连司马光都受不了程颐,其人性格可见一斑)
这是咋回事呢?在司马光的推荐下,程颐担任了小皇帝宋哲宗的老师,古代虽然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你毕竟是臣子,和皇帝上课还得分分君臣吧?可程颐偏不,不但不,而且还要在宋哲宗面前摆老师的架子,讲究个“师道尊严”,那您说说小皇帝能乐意么?没过多久宋哲宗就特别讨厌这个古板,没有人情味不知变通的老儒生,就连司马光知道这个消息后都不禁感叹:就是因为程颐这类人,皇帝才不喜欢我们这类儒生啊!
曾巩
文章插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同样是嘉佑二年录取的士子中响当当的人物)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才干和文学都不用多说,单就说说这次科举,苏轼两兄弟同时登科已经足够戏剧化,但和曾巩家族比起来都不算啥 。嘉佑二年的这场科举,曾巩和弟弟曾牟、曾布还有堂弟曾阜一起考上进士,人家是一门四进士!
不过虽为兄弟,曾家兄弟的政见却颇为不合,曾巩是典型的旧党,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曾布则是新党成员,追随王安石推行新法,所以一个郁郁不得志,一个则当上了宰相(不过曾布死后入了北宋《奸臣传》) 。值得一提的是曾巩家与王安石家世代联姻(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娶了曾巩的妹妹,王安国的女儿又嫁给了曾布的儿子等等),所以这可能也是曾氏兄弟政见不同的原因吧!
吕惠卿
文章插图
(作为王安石集团的骨干,司马光预言吕惠卿会背叛王安石,后来不幸言中)
嘉佑二年中进士的还有吕慧卿 。吕惠卿,新党核心骨干,王安石的股肱帮手,新法的很多条例和奏章都出自吕惠卿的手笔,王安石非常看重这个年轻人,所以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腹 。不过司马光非常讨厌吕惠卿,并且在王安石和宋神宗面前多次强调吕惠卿是个奸佞小人 。司马光对王安石说:“现在因为新法当政所以他投靠你,以后也一定会因为追逐权势出卖你!”
熙宁七年,王安石请求离任,奏请韩绛为相,并以吕惠卿为参知政事辅佐韩绛 。自立门户的吕惠卿很快就把王安石这个昔日上司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不但诬陷王安国的弟弟王安国使其获罪,更担心王安石回朝再次威胁自己的相位,阴谋策划让王安石去外地当节度使 。不过老吕这点子小九九没能逃过皇帝的法眼,很快王安石被重新启用,吕惠卿这个“叛徒”被贬到外地,从此远离了政治中心 。吕惠卿是北宋党争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历史上也毁誉参半,评价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这里我们不对其品行功绩下定论 。
章惇
文章插图
(章惇,同样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政治人物)
章惇,新党核心骨干 。嘉佑二年,章惇和侄儿章衡一起参加科举,结果章惇虽然考中进士,但人家章衡考上了状元,章惇耻于发挥不及晚辈,于是直接扔掉敕书回家继续发奋苦读,在两年后参加科举考试,名列前茅 。
文章插图
(章惇在青木镇战斗中打得十几万西夏军队四散奔逃,亲临战场的西夏梁太后披头散发差点被抓)
从这个小故事咱们就能大概知道章惇是什么人,他刚强,要面子,极有才华,锋芒毕露 。与两面三刀的吕惠卿不同,章惇是个坚定的变法派 。神宗末年,章惇担任知枢密院事,正式执掌国政,这位铁血宰相迅速展现了他强硬蛮横的一面,首先是积极备战,派遣章楶西征西夏,北讨辽国,一改被动防守之风 。从宋真宗开始,北宋就在对外作战中连吃败仗,窝囊之极,而在章惇的领导下难得雄起了一把,人说章惇是铁血宰相,名不虚传 。
文章插图
(章惇和苏轼是好朋友,但因政见不同,章惇没少让苏轼吃苦头,晚年的苏轼也因此被一贬再贬)
但章惇的问题在于他过于小心眼,新旧党争从神宗时期的所争出于公心、凡事以国为重变成了私人恩怨,打击报复,而章惇则在党争的惨烈程度上重重的加了一块砝码 。这位大爷“协谋朋奸,报复仇怨,小大之臣,无一得免,死者祸及其孥 。”文字描写虽有夸张之处,但章惇处置起旧党成员来说可是丝毫不手软,什么贬到岭南,海南是家常便饭 。章惇连死去的司马光也不放过,不但撤销了朝廷对他的所有谥号荣誉,而且连墓碑也没给人家留,可以说在章惇的推波助澜下,党争开始极端化,残忍化 。章惇,也是一个复杂人物,简单的标签根本无法概括其一生 。
王韶
嘉祐二年中进士的名人还有王韶 。王韶,北宋名将,您没看错,这位虽然是个文人但打仗却是把好手,他多次率军大破羌人和西夏的军队,总共收复了熙、河、洮、岷、宕、亹五州,为北宋攻占两千余里土地!其赫赫功勋让人敬服 。
不过很尴尬的是,其他人有如此成就,嘉佑二年进士榜排在前三的这三位(按理说也应该是最优秀的三位):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您是不是一个都不认识?他们就像是流星,曾经在天空中划出耀眼的光芒,终究沉寂于无声 。不过对这三位来说,能够把苏轼、苏辙这些大文豪,程颢这种大思想家比下去,这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后人们估计也能吹个牛皮:苏轼曾经是我祖宗的手下败将!
【唐宋八大家一次性录取了三个 唐宋八大家有三位】作者:雨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