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吸烟、喝酒、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是孩子内在需求的外化

孩子玩手机、沉迷游戏、吸烟、喝酒等各种不良行为 , 看起来让人很恼火 , 父母也总想纠正 , 但往往换来的是孩子的叛逆顶撞 。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 ,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满足内在的需求 , 正是不能被满足的内在需求驱使他们不断的去做这些事 。
理解了这一点 , 你就能理解孩子的所有行为 。
外在行为是内在需求的延伸
我们饿了 , 想吃饭 , 于是我们就开始吃饭 , 填饱肚子 。 在这里 , 内在需求是“饿” , 外在的行为是“吃饭” , “吃饭”的行为是为了满足“饿”的需求 。
我们想减肥 , 让身体更健康 , 于是我们开始做计划 , 早上跑步 。 在这里 , 内在需求是“健康” , 外在行为是“跑步” , 外在的“跑步”行为是为了满足内在的“健康”需求 。
我们感到无聊 , 于是就拿起手机来玩耍 。 在这里 , “无聊”是内在需求 , “玩手机”是外在行为 。 外在的“玩手机”行为满足了内在的“无聊”需求 。
……
大家仔细思考下 , 是不是这么回事?
孩子吸烟、喝酒、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是孩子内在需求的外化
文章图片
我们所有的外在行为都是在满足内在的需求 , 外在的行为是内在需求的延伸 。 没有一个行为是无缘无故的 , 它们都是建立在内在需求的基础上 。
如果外在的行为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 那么我们的需求可能会终结 , 也可能会提出产生更大的需求 , 采取更强烈的行为 , 继续重复这个过程 。
但是如果我们的外在行为没有满足内在的需求 , 就会产生两个结果:
1、内在需求被强制终止 , 自信心受到打击
通俗的说 , 内在需求被强制终止 , 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是我们所说的失败 。
说到失败大家都懂了 , 人毕竟只是人 , 既不是神 , 也不是上帝 , 不可能心想事成 , 所以失败是常事 , 也应该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 。
在这方面 , 体会最明显的应该就是那些做销售的 。 做销售的有几个没有被拒绝过的?经常是刚见面 , 话还没有说两句 , 可能就被赶出门外了 。 所以经常说 , 销售是最锻炼人的 , 因为如果销售自信心不足 , 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 , 人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中 , 人就彻底废了 。
作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 , 拥有接受失败的能力是最基本的 。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 , 接受失败却并不容易 。
孩子吸烟、喝酒、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是孩子内在需求的外化】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 父母一般都是尽量满足孩子 , 因此孩子对于失败的期望值是低于正常值的 。 所以 , 孩子会普遍的过高的估计自己能力 , 缺乏足够应对失败的自我调节能力 。 所以 , 我们会看到 , 当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时 , 孩子会有比较激烈的反应 , 哭闹、撒泼打滚是常有的事 , 严重的就可能发生跳楼自杀等行为 。
总之 , 需求不能满足是一种常态 , 接受这种不能满足带来的挫折感并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 是人成熟的表现 。
孩子吸烟、喝酒、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是孩子内在需求的外化
文章图片
2、采用别的方式继续满足需求
当内在需求太强烈时 , 轻易的终止就不会起作用 , 就会逼的人们采用别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 这就像一条河 , 你堵住了它这条路 , 它会再给你冲出一条路来 。 也就是如果孩子内在需求太强烈 , 而正常的途径又无法满足 , 孩子就会采用其他的畸形方式来满足 。 孩子沉迷手机就是这样 。
对孩子沉迷手机来说 , 如果父母只看到他手机 , 总想在手机上下手 , 控制他玩手机 , 那父母注定会失败 。 因为手机只是他满足内在需求的外在行为罢了 , 如果只是禁止了手机 , 但是孩子的内在需求依然没有被满足 , 孩子要么对抗父母 , 继续追寻手机 , 要么采用别的方式来满足自己需求 。 但是如果手机也得不到 , 别的方式也满足不了 , 那么孩子就可能会产生心理疾病 。
所以 , 孩子无论是玩手机、沉迷游戏 , 还是吸烟喝酒 , 从行为逻辑上来说 , 都是没有问题的 , 他们都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某个内在需求 。 虽然方式不正确 , 但是至少让孩子的内在心理保持了健康 。
那是什么如此让孩子沉迷手机呢?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 , 是归属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 假如孩子有其他的替代方式满足这些需求 , 孩子也就不会沉迷于手机 。 而恰恰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简单了 , 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渠道 , 于是孩子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手机这个轻松快捷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