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忙中偷闲:在宋代,从农民群体探索“消遣经济”

“消遣经济”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 , 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中国传统经济态度 。 其环境是现代工商业未波及的农村 , 这种在相对比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下、环境相对封闭、工商业不发达的社会环境 , 与中国古代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类似 。
“消遣经济”概念最初提出是针对乡村 , 但是在宋代的城市中下阶层中也有着类似的经济观念存在 , 例如:中小商人获利之后并不是用于扩大经营规模 , 而是把利润用于购买土地 , 亦是“消遣经济”观念的反映 。 因此 , 也可以把研究对象延伸到宋代的城市之中 。
【爱历史】忙中偷闲:在宋代,从农民群体探索“消遣经济”
文章图片
一、缩减欲望 , 尽量避免痛苦
【爱历史】忙中偷闲:在宋代,从农民群体探索“消遣经济”】(一)农业生产基本靠人力 , 劳动付出多痛苦大
宋代依然处于传统的小农社会 , 家庭内部的自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特征 。 尤其是在农村 , 单家单户的生产模式仍是定式 , 农民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家庭所拥有的土地、农具、丁口 , 而不是致力于合作生产;即使在乡邻、家族或宗族内部存在协作 , 范围也很小、管理较松散 。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关注自己家庭的自给自足 , 多数情况下只关注自身而忽略大环境 , 限制其生产水平的发展 。
【爱历史】忙中偷闲:在宋代,从农民群体探索“消遣经济”
文章图片
1、农业技术和工具的落后与不足
导致农业生产辛苦的主要原因 , 也是客观因素 , 便是技术和工具的不足与简陋 。 虽然有一些农业机械也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中:例如用以开垦土地、翻土的犁刀 , 耕种时所用的耧车 , 其构造相对简单 , 虽然较纯粹依靠人力劳作节省了一定的力气 , 但仍需要畜力协助;而牲畜并没有自己控制工具的主观能力 , 因此人也必须跟随机械和牲畜一起劳作以操纵工具 。
【爱历史】忙中偷闲:在宋代,从农民群体探索“消遣经济”
文章图片
再看与这些机器紧密相关的畜力 , 主要便是是耕牛 。 但是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 , 耕牛在宋代却是相对稀缺的 。 在北方 , 养牛业主要在京西路 , 即今天的河南地区;南方则多产水牛 , 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 。
官营和私营养牛业虽有发展 , 但是仍不够供全国之用 , 因此政府不得不以律法的形式对民间的耕牛予以保护 。
牛、马在牲畜中地位最高 , 马只要用于军事和交通 , 而牛则主要供农事生产所用 , 亦是民生所必需 。 政府之于耕牛的保护简直可以与人命相比 , 对于杀牛的罪犯甚至处以死刑和重杖这样的严刑 。
【爱历史】忙中偷闲:在宋代,从农民群体探索“消遣经济”
文章图片
此外 , 还有鼓励私人贩牛以均衡各地耕牛数量的等政策 , 这些不仅能够反映耕牛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 , 还从侧面印证了有宋一朝 , 耕牛相对匮乏 , 不足以满足全部的生产要求 。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 , 农民自身的劳动能力可提高的空间并不大 , 再加上他们由于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改造水平有限而产生了一些比较悲观的宿命论 , 使得他们既不能够、也不太愿意承受更多的痛苦 , 自然而然便选择了第二种途径:通过缩减自身的欲望而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 而缩减欲望的标准则是满足家庭基本的生活所需 , 即使有富余的财力和精力 , 他们也不愿意将其消耗在复杂的事物上 。
【爱历史】忙中偷闲:在宋代,从农民群体探索“消遣经济”
文章图片
(二)缩减欲望 , 避免痛苦
为了减轻自身所承载的辛苦 , 最简单的方式便是缩减欲望:其底限为保障家庭和自身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 , 在此基础上选择可以忍受其痛苦的劳作 , 牺牲不能忍受的痛苦带来的物质享受 。 不仅是农民 , 社会各个阶层 , 尤其是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人们 , 他们会根据自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土地、工具、技术、资金)选择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痛苦;也就是说 , 他们会算计 , 如何才能够在维持生计的前提下 , 把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过得更轻松一些 。
这种观念在以务农为主的农村社会尤为广泛 , 究其原因 , 首先便是农业劳作十分辛苦 , 给农民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使得他们有所顾忌 。 其次 , 家庭劳动力数量有限 , 而每丁的劳动率很难再提高了 , 他们不得不“量力而行” 。 加之 , 在当时社会没有很强的功利主义影响 , 且小农自给自足的思想致使他们的经济观念也比较封闭 , 对外界的补充的需求本来就少 , 他们只关心自家的基本生活 , 对其他根本无从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