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谈历史|吐蕃权臣录:灭佛路上的韦氏家族( 二 )


僧伽集团的崛起 , 必然带来政治地位上的诉求 。
即便赞普大度的表示 , 寺院运行费用由财政负责、每座寺院划拨200户属民、每位僧人指派3户属民供养(“三户养僧制”) , 免除僧人的赋税兵差 , 但依旧满足不了僧伽的胃口 。
拔·塞囊(益希旺波)成为吐蕃教主后 , 提出了一个更高端的要求 。
《贤者喜宴》记载道:“继之 , 赐予益希旺波以大金字告身 , 故其地位则在大尚论之上 。 随后 , 复献佛法之会议室 , 而此会议室(之规格)高于小会议室 , 为此 , 则令佛法宗师益希旺波将大尚论之会议室建成小室 。 ”
直白点说就是 , 拔·塞囊进入了吐蕃内阁 , 并成了内阁首辅 。
不过这步棋走得太极端了 , 招致所有势力的抵触 , 之后成为僧相的娘·定埃增“散布了很多不实之辞 , 加以中伤” , 拔·塞囊从桑耶寺堪布任上逃走 。
能把一国教主赶走 , 娘·定埃增显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他背后是整个吐蕃贵族阶层 。 对于心里依旧怀念本教的大臣们 , 反佛教属于政治不正确 , 那反佛教大臣总行了吧!
曾鼎力支持赤松德赞的大相桂·赤桑雅拉 , 也对佛教迅速扩张心情复杂 , “我们老年人活不了多久了 , 再没有闲暇来学习印度语 , 请讲些老年人能听懂的法 。 ”
对他来说设计活埋玛祥仲巴杰(反佛领袖) , 是做臣子对王室的忠诚 , 但忠于王室不等于要笃信佛教 。
为保证自身的利益 , 桂·赤桑雅拉出面与赤松德赞协商了一套详细的身价体系 。
这套游戏规则其实就是“陪命钱”制度 , 用金额的方式标定每个贵族阶层的价格 , 若伤害了某个贵族 , 按照相应的价格赔偿 。
大相推动“赔命钱”的制度 , 在某种程度上 , 可看做贵族心有隐忧的表现 。 佛教势力的迅速崛起 , 尤其是不断向政治核心的靠拢 , 让这些盘根错节上百年的豪门 , 都开始心有岌岌了 。
小北谈历史|吐蕃权臣录:灭佛路上的韦氏家族
文章图片
赤松德赞晚年时 , 韦氏家族的状况多少有了些变化 。
在佛教势力版图里 , 随着娘·定埃增的崛起 , 韦氏家族渐渐失去了领袖的地位 , 桑耶寺堪布的位置从韦氏手里转移到了娘氏家族 。
在政治势力版图里 , 虽然韦氏依旧是顶级的家族 , 曾有多达9位家族成员参与赤松德赞主持的盟誓 , 但外戚已主导了朝政的主轴 , 政治斗争从“尚”与“论”的博弈 , 变成了顶级外戚之间的斗法 。
尤其是赤松德赞执政的末期 , 出身于纳囊氏的尚结赞成了新任权臣 , 他在朝中的党同伐异 , 甚至远在苍山洱海的南诏国都有所耳闻 。
南诏王在写给剑南节度使韦皋的信中 , 如此描述道:“天祸蕃廷 , 降衅萧墙 , 太子兄弟流窜 , 近臣横汗 , 皆尚结赞阴计 , 以行屠害 , 平日功臣 , 无一二在 。 ”
南诏王信中所言“太子兄弟流窜” , 指的是赤松德赞之子牟如 , 误杀了大相尚结赞之子 。
此事导致 , 吐蕃两个顶级外戚纳囊氏和蔡邦氏(牟如之母)剧烈摩擦 。
按之前制定的“赔命钱”制度 , 王子只需赔偿等身重的黄金即可 , 但变成两个顶级外戚之争后 , 以赞普之尊都无法护佑儿子周全 。
赤松德赞将国政委以牟尼赞普(安抚蔡邦氏);
赔偿尚结赞一日路程方圆的土地(安抚纳囊氏);
将王子牟如流放门域以示惩罚(说表示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你信吗?)
这就是吐蕃历史上著名的“三喜法”判例 。
问题是三方都高兴了吗?我看未必!
不久之后 , 赤松德赞便消失在历史记载之中 , 关于他的死因有诸多说法:
《西藏王臣记》称其“因患热症而逝”;本教史料称被王妃蔡邦氏害死;《莲花生遗教》则说死于暗箭之伤 。
继任的牟尼赞普显然平衡性天赋不高 , 他先是对寺院来个“四大供”制度 , 规定大昭寺、昌珠寺和桑耶寺定期举行供养大法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