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面对被打残的赵国,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攻打?,长平之战后( 二 )


对于深谙军事的白起来说 , 后勤补给和军队士气等这些因素的存在 , 是他拒绝秦王诏令的关键 。 而与此同时 , 六国的反应同样让白起心生忧虑 。
长平之战前 , 赵国君臣在外交上的谋划表现得极为低能 。 尤其是赵王对秦国态度的反复 , 更是让六国感到忧虑 , 这也是如魏国、楚国等抗秦主力一直袖手旁观的原因所在 。
但在长平之战结束之后 , 险恶的军事环境使得赵国君臣不得不将内部矛盾搁置 。 赵、魏、楚以史无前例的高速组成新的同盟 , 共同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 。
秦国在与赵国交战时 , 随时得提防魏、楚两国可能的攻势 , 尤其是楚国 , 一旦沿着武关道进攻秦国 , 那么楚怀王时期楚国占领秦之蓝田的旧事就将再次重演 。
剧透历史|面对被打残的赵国,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攻打?,长平之战后
文章图片
单从军事层面的考虑来说 , 白起的这些设想并无不妥 , 然而在国君屡屡要求其挂帅出征的情况下 , 白起不仅坚辞不受 , 还以病重为借口称病不出 , 其实已经有失人臣本分 。
而在王龁兵败 , 秦军损兵折将的低迷时刻 , 他更是说出“秦不听臣计 , 今如何矣”这般近乎风凉话的感叹 , 作为一国之君的秦昭襄王 , 又怎么会不计较这样一位功高震主又屡屡违逆上意的臣子呢?
【剧透历史|面对被打残的赵国,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攻打?,长平之战后】可以说 , 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 , 不完全是国君担忧其功高难赏 , 更是他本人性格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 这也是古代武将的通病 , 带兵打仗、攻城掠地很在行 , 可摆在朝廷搞政治 , 却是笨手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