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show|纪念币越发行越少!流通币都去哪里了?( 二 )


二、流通纪念币自身设计的特殊性
虽然有些流通纪念币与常规流通硬币在规格上相似甚至一样 , 但其特殊性更为突出 。 比如初期铜镍合金1元纪念币与1元长城币在用材、尺寸、重量上完全一样 , 但图案设计则完全不同 。 贺岁币正面图案与一元流通币相同 , 但材质和外观又出现了显著差别 。 像铜合金双色镶嵌币和1角黄铜币在流通硬币中根本就没有 。
5元和10元面值也是流通纪念币所独有的 。 反而流通常见的5角硬币在纪念币中从来没有出现过 。 甚至有些流通纪念币与流通币在材质、面值和图案上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 所有这些差异 , 显然是受到了贵金属纪念币设计思路的影响 , 造就了流通纪念币与生俱来的收藏基因 , 也是流通纪念币在收藏和投资环节滞留的主因之一 。
三、流通纪念币的礼品初衷
虽然流通纪念币被官方冠以了“普通”的定语 , 但从发行早期就大量针对着礼品需求 , 从国礼、央行礼品、银行礼品到普通民众礼品需求不一而足 。 比如 , 专门针对参赛运动员的世乒赛礼品包装 , 针对香港慈善人士的希望工程礼品 , 世人难得一见的建行精制币礼品等等 。
纪念币各种礼品包装种类繁多 , 有些甚至极尽繁复之能事 , 造成了包装本身成为独立的小众收藏品种 。 不仅包装不同 , 有些礼品币与对应纪念币的制造工艺也有所区别 。 显然 , 流通纪念币的礼品属性成为其偏离流通功能的重要推手 。
收藏show|纪念币越发行越少!流通币都去哪里了?
文章图片
虽然新中国流通纪念币有35年的历史 , 但就其发行和设计理念来说 , 仍然表现出不成熟 , 明显处于探索阶段 。 题材多样且缺乏预测性、发行数量不固定、规格不一、面值各异、用材多样、发行渠道和兑换数量不透明等等 。 发行效果目的与发行目的背道而驰 。
这些现象虽然非常不利于纪念币的流通 , 但却极大助推了其收藏价值的高企 。 近年来 , 央行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 , 并开始着手解决 , 比如 , 发行数量有明显的增加、题材压缩、发行品种预告期提前等 。 尽管如此 , 百姓兑换到的纪念币绝对不会拿去流通 , 相当数量的纪念币直接溢价进入收藏市场 。 这说明纪念币的流通之路还没有打通 。
如果我们假设流通纪念币不具备任何投资收藏属性 , 那是不是就会顺利进入流通呢?问题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 当年纪念币刚开始发行的时候 , 就有因为收款人认为纪念币是假币而拒收 。
纪念币在进入流通环节之前需要大量宣传并打出足够的提前量 , 因为许多硬币使用者根本不知道纪念币的存在 。 就算是预约和兑换的人中 , 也有不少人事先并不知道纪念币发行的事 , 而是看到别人再预约在排队才参与其中的 , 这说明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大 。 把纪念币当成投资和收藏品种是已经固化了的意识 , 多数人对其流通属性几乎没有认识 。
【收藏show|纪念币越发行越少!流通币都去哪里了?】央行把最新纪念币的发行量整体提高到了亿枚以上 , 其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天量发行 , 把流通币从收藏投资市场“挤”到流通环节 , 这个目的显然是落空了 。 进入流通所需发行量大小并不是其绝对数量的大小 , 而是必须要大幅度超过潜在沉淀量的相对数量 。
现实生活中 , 人民币的礼品和收藏需求导致流通人民币的买卖行为客观存在 , 完全禁止的可操作性不大 。 收藏和礼品需求必须正视 , 如果发行数量没有超过沉淀数量 , 纪念币就无法出现在流通环节 。
收藏show|纪念币越发行越少!流通币都去哪里了?
文章图片
流通纪念币要想真正走出目前的尴尬局面 , 需要强化流通和宣传属性 , 大幅度弱化收藏、礼品与投资属性 , 真正管住发行渠道 , 让流通纪念币真正流通起来 。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讨论 。
一、大幅度弱化纪念币的特殊性 。 除需要表现纪念内容的纪念币背面图案与常规流通币有所区别外 , 流通纪念币在用材、规格、质地和外观上应该与流通硬币完全一致 , 易于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