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经典中国通史81,秦齐暴揍韩赵楚魏燕,并称东西二帝( 二 )


秦军比韩、魏军少得多 , 秦军大胜 。 白起分析这次战争胜利的原因 , 是因为韩、魏互相推诿 , 都想自己退在后面 , 把别人推到前面 。 秦军利用了韩、魏军的弱点 , 能够设疑兵麻痹韩军 , 出其不意以精锐攻魏军 , 魏军既败 , 韩军也就自溃了 。
伊阙之战以后 , 秦国继续攻占三晋的地方 。 公元前292年 , 秦攻占魏的垣(今山西垣曲县) , 和韩的宛(今河南南阳) 。 公元前290年 , 秦又占魏的轵(今河南济源县东南)和韩的邓(今河南孟县西) 。 宛和邓原是韩国两个冶铁手工业地区 , 秦取得以后 , 更增强了秦的力量 。
公元前290年 , 魏被迫割河东400里(今山西西南部一带)给秦 , 韩被迫割武遂200里(今山西垣曲附近)给秦 。
公元前289年 , 秦击魏取61城 。
公元前288年 , 秦取赵梗阳(今山西太原南) 。
公元前287年 , 秦拔魏新垣、曲阳 。
公元前286年 , 魏献安邑及河内给秦 。
“量秦之兵 , 不如三晋之强也 。 ”(《史记·六国年表序》)秦国对三晋 , 尤其是魏、韩 , 一次一次地打击 , 一步一步攻占了三晋的大片领土 。
苏代对这段历史说:“龙贾之战(前330)、岸门之战(前314)、封陵之战(前303)、高商之战(无考)、赵庄之战(前313) , 秦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 , 现在生存的 , 都是死于秦军的遗孤 。 西河、上雒、三川之地 , 纷纷落入秦国手中 , 秦国几乎占有三晋的一半土地 。 ”(见《战国策·燕策》)魏、韩被秦国大大削弱了 。
读史|| 经典中国通史81,秦齐暴揍韩赵楚魏燕,并称东西二帝
文章图片
04、秦昭襄王称帝
秦国对三晋取得的胜利 , 是很有意义的 。 秦自认为很强大了 , 发动称帝 。 但又怕独自称帝引发诸国反对 , 便相约与齐王一起称帝 , 减小压力 。
齐国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 挫败了战国前期最强大的魏国 , 魏国从霸主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 齐国跃升为强国 。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 , 而诸侯东面朝齐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秦与齐争长''(《史记·楚世家》) , 这两大国都极力拉拢五国相对抗 。 岸门之战(前314)以后 , 秦国拉拢韩、魏 , 齐国则和楚国联盟 。
公元前314年 , 燕国由于燕王哙让位子之引起国内大乱 , 齐军占领了燕国广大国土 , 大肆掠夺燕国的珍宝财物 。
公元前312年 , 楚攻韩的雍氏(今河南禹县境内) , 秦国救韩攻楚;齐则和楚联合攻秦、韩、魏 。 这时 , 以秦齐为首的五国分成为两个阵营的攻战 。
公元前301年 , 齐国组织起韩、魏三国共同攻楚 , 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三国军队攻楚方城(楚的长城) , 千垂沙大败楚军 , 杀死楚将唐昧 。 楚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 楚屈服于齐 , 派太子横为质 , 向齐国求和 。 秦国为了和齐国修好 , 也派泾阳君去齐国为人质 。
《孙膑兵法·强兵》说“齐大败燕"(指公元前314年伐燕) , “齐大败赵"(指公元前325年齐败赵于平邑 , 俘赵将韩举) , “齐大败楚"(指公元前301年败唐昧之战) , 这时期齐国的国力是强盛的 。 所谓“威王、宣王以胜诸侯''(《孙膑兵法·强兵》) 。
公元前298年 , 齐国发动齐、韩、魏三国攻秦 , 三国联军攻到函谷关 。 秦国君臣焦急地商议是否割地求和 , 如果割地求和 , 秦王感到可惜;不割地 , "咸阳必危" 。 秦国害怕三国联军继续前进 , 秦王说:“宁可割让三城感到后悔 , 不能使咸阳危急感到后悔 。 “秦国不惜割武遂(今山西临汾境内)与韩 , 割封陵与魏 , 割齐城(此城无考)与齐讲和 。
齐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发展 , 到了公元前288年 , 秦国约齐国称帝 。
秦为什么要约齐国称帝 , 这不是偶然的 , 它反映了各国力量的对比 。 乐毅说到秦齐去帝号以后“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 (《史记·乐毅列传》)可见齐国有很大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