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袁崇焕的悲剧:政治上的不成熟与不理智酿成了最终的悲剧( 三 )


袁崇焕抓住时机 , 单骑出关 , 视察关外军情 , 回来之后上书天启自荐"一人足以守山海关" 。
同时 , 兵科都给事中蔡思充也向天启举荐阎鸣泰与袁崇焕 , 随后袁崇焕被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监军山海关 。
短短一年内袁崇焕从正七品知县升为正五品按察司佥事 , 连升四级 。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 , 几个月后又被辽东经略王在晋题补为监军道兵备副使 , 从四品 。
这时 , 袁崇焕又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个贵人---孙承宗 。
此后 , 袁崇焕便追随孙承宗修建宁锦防线 , 即使以后孙承宗被罢职 , 袁崇焕仍然官运亨通 , 天启五年升为山东按察使仍管宁前道 , 宁远大捷后 , 天启六年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 紧接着被任命为辽东巡抚 。 宁锦大捷后因开罪魏忠贤党羽 , 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 , 愤而辞官 。
【历史故事】袁崇焕的悲剧:政治上的不成熟与不理智酿成了最终的悲剧
文章图片
魏忠贤
天启七年 , 朱由校驾崩 , 信王朱由检即位 , 铲除魏阉 , 袁崇焕重新得到重用 , 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督师蓟辽兼登莱、天津军务 , 成为明朝在辽东军事上的最高长官 。
从天启二年入京到天启七年 , 短短不到六年间袁崇焕从一个区区七品知县火箭般升迁为兵部尚书、督师 , 这在整个明朝也是屈指可数的 。
过快的升迁速度 , 使得袁崇焕在朝中的根基并不深 , 而且接连的破格提拔和连续大捷使得袁崇焕信心满满 , 其自身性格中刚愎自用的一面开始显现出来 。 这主要表现在其独断专行与部属关系闹僵、越级上报与上司关系不和 , 甚至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以至于断了后路 。
二、越级上报与上司关系不和
袁崇焕在辽东期间与除了孙承宗以外的历任上司关系都算不得融洽 , 广宁失陷后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双双入狱 , 新任经略王在晋甫一上任 , 就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 要不要放弃辽东之地 , 退守山海关 。
其实王在晋早有打算 , 那就是彻底放弃关外之地 , 退守山海关 , 但时任宁前道佥事的袁崇焕与孙元化等人坚决反对 , 认为此举"非策" , 极力劝阻 , 王在晋不听 。 于是 , 袁崇焕两次写信给当时的内阁首辅叶向高 , 申诉自己的意见 , 叶向高与内阁拿捏不定 , 于是大学士孙承宗亲赴前线考察 , 之后全盘采纳袁崇焕的意见 , 定下了宁锦防线的构想 。
【历史故事】袁崇焕的悲剧:政治上的不成熟与不理智酿成了最终的悲剧
文章图片
袁崇焕
孙承宗罢职之后 , 高第接任经略 , 与王在晋一样高第坚持重兵屯守山海关 , 在关外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 , 这一次袁崇焕又与高第起冲突 , 坚持留守宁远 , 誓与宁远共存亡 , 高第心意已决下令撤锦州、大凌河、右屯等地军民入山海关 。
虽然这两次最终袁崇焕都取得胜利 , 但也使得袁崇焕养成了刚愎自用的性格 。
三、独断专行与下属闹僵 。
袁崇焕最独断专行的一面就体现在擅杀毛文龙一事 , 关于毛文龙该不该杀 , 由于争议较大 , 这里就不赘述了 。
毛文龙身为东江镇最高军政长官 , 身兼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 为一品武官 , 即使毛文龙再桀骜不驯、虚报兵力冒领军饷 , 身为督师的袁崇焕也不该不请示朝廷擅杀朝廷一镇总兵 。
擅杀毛文龙的事传到朝廷之后 , 崇祯大为惊愕 , 却也无可奈何 , 为了安抚袁崇焕也只好默认了此事 , 但这件事却也引起崇祯的暗中不满 , 为日后袁崇焕被杀埋下了伏笔 。
其实 , 袁崇焕独断专行的一面很早之前就有体现 。 早在袁崇焕担任宁前道监军的时候 , 在执法的时候就很严厉 , 有一次袁崇焕在核实军队人数时发现有虚报的情况 , 立即引用军法处死了一个校官 , 这件事引起孙承宗的强烈不满 , 怒道:"监军就有权擅杀吗?"这件事明显可以看出袁崇焕自负、性格不够圆滑的一面 。
【历史故事】袁崇焕的悲剧:政治上的不成熟与不理智酿成了最终的悲剧
文章图片
孙承宗
另外 , 袁崇焕还与经略王之臣、手下大将满桂等人关系也不和 , 王之臣身为经略节制山海关内外军事 , 职位上比袁崇焕要高 , 但因与袁崇焕不和 , 朝廷只能取舍命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督关外 。
袁崇焕与满桂共事五年 , 又在宁远城同生共死的抗击满清 , 却也因一件小事对满桂产生了不满 , 导致彼此间不协调 , 朝廷只能将满桂调离 。
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 , 无论袁崇焕官位高低与其共事的同僚部属皆处理不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 这只能从袁崇焕自身的性格找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