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世界之最」最早的舌诊专书——敖氏伤寒金镜录

最早的舌诊专书是什么?今天就由儿童网科学小编带同学们学习这个医学世界之最小知识 。?????????????????????????????????????????????????????????????????????????????

「医学世界之最」最早的舌诊专书——敖氏伤寒金镜录

文章插图
注意过自己的舌头吗?为什么舌头上有一片像苔藓一样的东西?而舌头的颜色又为什么常常改变?为什么有人舌嫩而有人舌硬?又为什么有时舌头上像缺了一点什么似的?这些都是属于中医舌诊所要回答的问题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几千年来 , 舌诊已成为中国医学的特色之一 。
【「医学世界之最」最早的舌诊专书——敖氏伤寒金镜录】早在中国殷代的甲骨文中 , 已有“贞疾舌”的记载 , 其中就含有诊断病舌的意思 。公元前3~5世纪成书的《内经》中已有较多关于舌诊的记载 。如关于舌苔之色 , 认为舌苔黄是属于体内有热 。还有舌卷 , 为舌卷缩口内 , 不能外伸 , 认为是由于高热神昏 。《难经》中也有一些舌诊记载 。到了汉唐时代 , 张仲景创造了“舌胎”一词 , 并确立舌诊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以后《诸病源候论》、《中藏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也提到一些舌诊的内容 。到宋、金、元时期 , 《活人书》以有无口燥舌干来辨阴阳虚实 , 《小儿药证直诀》首创“舒舌”、“弄舌”的名称 。但以上一些文献中所记载舌诊的内容都比较分散 , 中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谈论舌诊的著作要算《敖氏伤寒金镜录》 , 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诊专书 。
13世纪 , 有一个姓敖的人 , 他对舌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 认真总结了当时察舌辨证的临床经验 , 写成《敖氏伤寒金镜录》一书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伤寒的舌诊 。他在这本书中将各种舌象排列起来 , 绘成12幅图谱 , 并通过舌诊来论述证状 。《敖氏伤寒金镜录》书成以后 , 限于当时条件 , 未能广为流行 , 以至现在已看不到原来的版本了 。好在当时有个叫杜清碧的人 , 发现了这本书以后 , 自己动手绘了24幅舌象图 , 与原书12幅合为36幅 , 于公元1341年印刷出版 。但由于印数不多 , 所以看到这本书的人也没有几个 。
我们现在看到的《敖氏伤寒金镜录》 , 就是经杜清碧增补的版本 。该书以伤寒为主 , 又写了一些内科以及其他疾病 。主要根据舌色 , 分辨寒热虚实、内伤外感 , 记录了各舌色所主病证的治疗与方药 。全书分36种舌色 , 每种舌色都附有图谱 。这对于临床诊断时应用 , 确有一定指导意义 。
「医学世界之最」最早的舌诊专书——敖氏伤寒金镜录

文章插图
到了明朝 , 一位著名医家薛己原封不动地将杜清碧增补的《敖氏伤寒金镜录》收入他的《薛氏医案》一书 , 《敖氏伤寒金镜录》方能借以广为流传 。薛己对该书曾作过如下评论 , 他说:过去有本书叫《敖氏金镜录》 , 专门以舌色来诊断毛病 , 书中既画了各种舌色的状况 , 又详细地写出了各种舌色所主的病证 , 然后再分别记述了它们的方药 。医生只要一翻这本书就一目了然 , 清清爽爽 。虽然比不上张仲景写的书 , 但十分合乎张仲景的道理 。可真是既深奥而又通俗 , 既合乎实用而又简明 。
后来又有个叫申斗垣的写了一本《观舌心法》 , 将舌诊图谱增加到137幅;再后 , 有位张诞先与了一本《伤寒舌鉴》 , 又改为120幅 。但从临床实际需要来看 , 正确认别36种舌苔 , 已能满足一般临床的要求了 。所以 , 《敖氏伤寒金镜录》的价值实在比《观舌心法》、《伤寒舌鉴》等书要大 。《敖氏伤寒金镜录》的作者是一个无名英雄 , 现在除了知道他姓敖以外 , 其他如名字、出身、籍贯等均无记载 。而《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本世界上最早的舌诊专著得以流传 , 还是依靠元朝杜清碧的修订、明朝薛己的收录 。在古时候 , 一部书的写成固然很不容易 , 而得以流传下来就更不容易了 。
中医的舌诊对西方医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西医诊断学也逐渐地重视舌质、舌苔的变化及舌的活动状态 。譬如 ,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 舌头伸出时常会发生震颤:肢端肥大症和粘液性水肿患者舌体肥大;低血色素贫血时 , 舌面平滑;核黄素缺乏时 , 舌上皮可有不规则隆起;猩红热病人舌头呈鲜红色 , 形如草莓 。这些与中医诊断学认为人体重要脏器的疾病 , 均可在舌头上有所反应 , 可以通过舌诊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转归的道理相合 。正因为中医舌诊很重要 , 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深入研究 , 他们通过舌萤光检查、舌印检查、舌的病理切片检查、舌的活体显微镜观察、刮舌涂片检查 , 以及各种生理、生化、血液流变学测定等等 , 探索舌诊的奥秘 , 让古老的中医舌诊对世界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