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倩|来看明代科举考试中的潜规则,从“座主与门生”之间的私恩关系( 二 )


以上的这些原因 , 使得考生和主考官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联系 , 一般来说考生只会对直接录取他的考官和该次科举的主考官为自己的座主 , 一份试卷所属的经义科目会有很多考官 , 但是没录取你的 , 都不是你的座主 。
06
明代的经义考试自然也是分很多科目的 , 就像今天的语数外物化生这些科目一样 , 所以你在某一科被考官录取那么那个录取你的考官就是你的座主了 。
门生在科举放榜 , 确定自己中举以后 , 就会主动前去拜见自己的座主 , 投递“门生刺” , 所谓“门生刺”是“名刺”的一种 , “名刺”又被称之为“名帖” , 相当于现在的名片 , 古人前去拜访亲朋好友 , 师傅长辈乃至于陌生人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这种名片递给对方 , 等于是两人见面后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 。
明朝前期门生拜见座主 , 礼仪还算简单 , 赠送的礼物也没有多么的贵重 ,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风气逐渐崇尚奢侈 , 使得门生送礼也越来越花钱 , 以至于到了明朝隆庆以后门生送礼都不知道送什么好了 , 太费钱了 , 只能不断叹息“难言哉!”有苦说不出啊 。
文艺倩|来看明代科举考试中的潜规则,从“座主与门生”之间的私恩关系
文章图片
07
那么哪些官员可以担任科举主考官 , 得到这个“取士”天下担当座主的美差呢?六部长官?内阁大臣?主考官一般由六部长官 , 主要是礼部尚书还有内阁大臣担任 , 而会试同考官则主要是翰林院的学士担任 , 通常占比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 六科六部的官员属于少数群体 , 这是明朝会试的情况 。
乡试属于是省一级的考试 , 基本上各省主考官都是由京城派出的京官担任 , 既有翰林院的官员 , 也有六部五寺、科道御史的官员 , 同考官则是各省本地进士出身的知县、推官之类的担任 。 由于考官这样特殊的权力 , 一旦担任考官就可以施恩于广大的士子 , 间接相当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利益团体 , 所以明朝也有当权的重臣选派自己党羽的考官施恩于考生 , 借此笼络这些士子 。
或者支持某人充当考官 , 以支持某人作为考官的利益换取某人的投靠 。 比如魏忠贤曾经想笼络贺逢圣 , 就派人通知他担任主考官 , 借此施恩于贺逢圣 , 但是贺逢圣本人自然是不屑于与魏忠贤为伍的 , 所以没有答应 。
08
对于座主和门生的关系 , 明代的社会一直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 , 他们并不反对这种主考官向考生树立私恩的行为 。
李东阳就说道:座主门生是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的东西 , 是正当的行为 , 他甚至对宋代时期因为害怕考生与考官因私废公所以曾经革除这种过这种关系这种行为说成是“矫枉过正” 。 然而李东阳如果看到明末因为座主与门生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党派联系越来越复杂 , 党派纷争愈加剧烈 , 我想他可能就会收回这句话了 。
总的来说 , 明朝时期的座主门生是一种皇权体制下树立私恩的行为 , 皇权的专制要求天下臣民都忠于帝王 , 是不允许这种行为出现的 , 所以宋朝才一度革除禁止互称座主门生 , 但是皇帝本质上还是需要一层一层的任命官员来治理整个国家 , 他无法依靠一个人来治理整个国家 , 选拔人才也不能依靠他个人就完全决定 , 这些都需要固定的机制运行 , 所以座主与门生关系是无法避免的 。
文艺倩|来看明代科举考试中的潜规则,从“座主与门生”之间的私恩关系
文章图片
09
【文艺倩|来看明代科举考试中的潜规则,从“座主与门生”之间的私恩关系】门生能被录取 , 固然要感谢“皇恩浩荡” , 但是他们更要感谢赏识他们的考官 , 是考官让他们从成千上万的考生中得以脱颖而出 , 在政治相对清廉的时代 , 这种关系也会促进座主门生相互激励辅佐皇帝治理国家 , 对于皇帝巩固统治是积极的 。 但是到了明末 , 国家官僚系统的整个腐败 , 使得座主与门生这样的特殊关系成为了党派斗争的工具 , 国家也在党争之中逐渐败亡 , 实在是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