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观察家|中概股回港的下一个“老将”?,市值2000亿的中通快递( 二 )


赴美上市市值超2000亿 , 专家:美股监管趋严或加速中概股“回家”
回溯至2016年10月27日 , 中通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 融资规模达14.5亿美元 。 不过 , 当天 , 中通开盘即破发 , 报价18.4美元 , 较发行价跌去5.6% 。 上市首日收盘价16.57美元 , 跌幅已达15.06% 。
彼时多家投资机构并不看好中通 , 认为快递行业缺乏新的增长点 , 价格战还将持续;在同质化的竞争中 , 加盟制企业并没有核心竞争优势 。 然而 , 我国快递业30年来 , 业务总量由1988年的153万件激增至2018年的507亿件 , 年均增速高达41.5% , 业务量未降反增 。 其间 , 中通依旧稳坐加盟制快递的头把交椅 , 市场占有率优势明显 。
截至发稿 , 顺丰总市值为2468亿元 , 韵达、圆通、申通、百世以及德邦的总市值分别为735亿元、476亿元、258亿元、120亿元以及131亿元 。 相形之下 , 中通总市值已经达到2048亿元(290亿美元) , 超过了除顺丰外其他上市快递企业的总和 。
赵小敏称 , 中通目前正在加速国际化 , 无论是从股价、业绩 , 还是公司治理、融资手段 , 甚至品牌国际化 , 巩固现有的美股上市地位对中通而言更加有利 。 不过 , 没必要回港二次上市 , 不代表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 。
当时 , 阿里巴巴回港上市短短几个月时间 , 市值已飙升至6000多亿美元 , 网易等公司也紧随其后 , 跟风效仿回港上市变得更加合理 。 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丁道师称 , 美股市场监管趋严 , 或成为这些公司回港的一大助推器 , 若成功回港上市 , 则多了一个交易场景 , 在商业模式被验证可行的前提下 , 公司估值自然会上升 。
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中概股考虑回归港股市场或A股市场 , 这既是应对单一上市地监管规则发生重大变化风险的预防性举措 , 也反映了上市企业长期的、战略性的考量 。
庞溟表示 , 对有可能寻求第二上市或再上市的中概股而言 , 出于境外融资需要、投资者基础、行业受监管情况、红筹架构上市便利度、港股市场持续创新等各方面考虑 , 现阶段相比A股市场来说仍将优先选择在香港上市 。 同时 , 对于市值较大的中概股来说 , 在港第二上市较为便捷 。
微利时代的“量增价跌”:中通净利润增速4年腰斩
回港传闻面前 , 中通隐痛随之放大 。
尽管 , 中通近年来业务量可观 , 但作为加盟制快递 , 摆在通达系面前依旧是绕不过的价格战 。 这是快递业的老生常谈 , 以低价换市场仿佛成为快递“低质”竞争的核心 。 尽管 , 近年随着电商的发展 , 快递业务量不断增长 , 但利润增速却未随之水涨船高 。
国家邮政局宣布预计2020年快递业务量将超740亿件 , 中通去年业务量就同比增长42.2% , 不过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梳理其多年财报发现 , 中通营收、净利润增速等关键指标数据不断下滑 。
年报显示 , 2016至2019财年 , 中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0.83%、33.42%、34.80%、25.59% , 营收增速下滑明显 。 净利润增速也未脱离这一趋势 , 2016至2019财年分别为54.22%、53.84%、38.72%、29.46% 。
同样在这一时间段 , 中通的毛利分别为34.43亿元、43.46亿元、53.65亿元、66.21亿元;毛利率增速相比2016年已经“腰斩”:2016至2019财年分别为64.91%、26.22%、23.46%、23.42% 。
近期 , 国内多家快递公司发布了5月经营简报 , 数据显示 , 头部快递公司业务量不断上涨背后是各家单票收入的逐年下滑 , 目前单票收入已逼近2元 。
数据显示 , 疫后快递业务量正在不断回升 , 各家业务量均同比上涨 。 圆通速递5月业务量为11.56亿票 , 同比增长61.06% , 申通快递、韵达股份5月的业务量同比均实现了增长 , 分别为8.52亿票和12.99亿票 , 同样 , 顺丰业务量达到6.36亿票 , 同比增长8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