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决战深度贫困( 三 )


过去 , 图尔荪的妻子麦热姆居家料理家务 , 没有收入来源 。
2018年初 , 扶贫干部告诉麦热姆 , 她可以学美容美发技术 , 只要她肯学 , 妇联就可以帮她 。 麦热姆动心了 , 走出家门去学手艺 。
学成归来 , 麦热姆梦想成真 。 扶贫干部帮她物色了店面 , 当地妇联资助她买了美容设备 , 她的美容店开张了 。 有了收入 , 有了奔头 , 麦热姆像换了个人 。
妻子的变化就是丈夫最好的榜样 。 图尔荪的三个孩子上学不用花一分钱 。 母亲阿米丽罕患肺结核病 , 在墨玉县 , 肺结核病的医治全程免费 。
如今 , 老人病有所医 , 孩子幼有所教 , 妻子也有了体面稳定的工作 , 图尔荪没有了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 。
也许图尔荪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 他外出务工想法的背后 , 扶贫干部们甚至要比他想得更多 。 也不只是图尔荪 , 在墨玉 , 扶贫干部们要为每一个有着外出务工愿望的人铺平道路 。
图尔荪想外出务工 , 但是 , 家里老人谁照顾?家里的牲畜谁来养?当地的扶贫干部都要为他想周全 。
图尔荪一家人浓缩了墨玉人的脱贫路数 , 妻子在家门口创业 , 丈夫要外出务工 。 为了能适应外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 夫妻俩主动报名 , 在一个班上学习普通话 。
儿子儿媳都不想窝在家里 , 老母亲挡不住下一代人的闯劲 , 扶贫干部再加把劲 , 阿米丽罕终于打消了顾虑 , 同意儿子外出务工 。
图尔荪外出闯荡的干劲被激活了 , 麦热姆美容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 她开始计划着再次去乌鲁木齐进修 , 学习新的技能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扶贫先扶志 , 图尔荪一家的变化 , 正是脱贫攻坚以来 , 贫困乡亲们精神巨变的缩影 。
2019年11月25日 , 四川大凉山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施工现场 。
穿蓝衣服的人是赵静 , 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 。
阿布洛哈村坐落在金沙江畔的西溪河峡谷中 , 三面环山 , 一面临河 。 彝语意为“高山中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 。 直至2019年底 , 贫困发生率仍达71.94% 。 这在作为“三区三州”之一的凉山州里 , 也不多见 。
因历史原因 , 该村一直以来未修建对外出行通路 , 村民需沿陡峭山路步行四个多小时才能走出大山 。
这样闭塞的村子要脱贫 , 千头万绪 , 都得从修路做起 。
通往阿布洛哈村的公路是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 , 设计全长近4公里 , 直到2019年11月还有一公里未修通 。 这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 就像一个隐喻 , 提示人们脱贫攻坚 , 越到最后 , 剩下的都是越难啃的硬骨头 。
由于项目全线位于高山峡谷地带 , 山体岩石破碎 , 随时可能出现大面积垮塌 。 此前 , 多次出现过落石现象 , 施工方有大型机械被砸毁 。
施工进度严重受阻 , 工程几乎停滞 。 然而 , 道路建成的日期不容推后 , 为此 , 施工方被迫修改线路设计 , 调整施工方案 , 变为从道路两端共同施工推进 。
这样一来 , 就需要有一队人 , 从阿布洛哈村一端往外修建 。
多年以来 , 阿布洛哈村所有的物资都是靠人背马驮运进来的 。 实际上不要说背东西 , 就是空手进村 , 对于初到这里的扶贫工作队员来说 , 进村路也是扶贫路上一个巨大的挑战 。
阿布洛哈村其实很小 , 两百多口人散落在几个山坡上 。 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 , 种子肥料 , 靠人力畜力还能搬运 , 但大型修路器械怎么能做到呢?
村民盼着路修通 , 施工队渴望竣工 , 可时间不等人 。
虽然交通闭塞 , 但阿布洛哈村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 村外 , 施工队伍努力赶进度;村内 , 由村党支部牵头 , 开始规模发展特色种植业 。
未来 , 依托金沙江大峡谷等自然生态资源 , 开发登山攀岩、户外探险、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 , 将阿布拉洛哈村打造成特色种养殖和农村旅游开发为一体的亮点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