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中国艺术发展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7月6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在京发布了《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艺术发展呈现出鲜明特色——思想观念守正、社会价值凸显、艺术品质提升、线上云端发力、产业后劲十足。其中抗疫主题创作成为年度文艺创作特色,中国故事的文艺讲述日渐成熟。
文章插图
▲《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书影。(彭丹/摄)
据《报告》,2020年抗疫主题创作成为全民参与的大众文艺活动,非虚构文字创作得到发展,艺术社会价值彰显。疫情初始阶段,文艺工作者或爱好者通过文字、影像记录了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感人抗疫事迹以及普通百姓的坚强乐观,例如微视频《七分钟泪目混剪,武汉如约而至》《一生有信》《2020暖冬行动》等。电视剧《在一起》则以诸多真实抗疫事件为线索,以个体故事连缀成深切而清晰的集体记忆,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除了影视,造型、戏剧摄影、美术、舞蹈等诸多艺术领域也产出了众多反映抗疫精神的佳作,以审美形式抚平社会焦虑,在灾难中歌颂爱与勇气。
此外,2020年文艺界还创作了大量以扶贫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书写乡村巨变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故事的文艺讲述日渐成熟。比如电影领域,与以往常见的悲剧英雄主旋律影片不同,今年扶贫电影开辟了新的影像风格,以喜剧等多样风格表现祖国山乡的喜人巨变: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便在幽默温情的轻喜剧风格中呈现了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而在电视剧领域,《装台》聚焦西安秦腔剧团装台工等一小众人物的生活,生动描绘了当代民众的朴素坚韧、有情有义;《大江大河2》继续塑造了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改革者形象,凸显改革时代奔腾不息的理想主义精神;《山海情》塑造了一批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技术专家,也呈现了老一辈村民的吃苦耐劳和年轻一辈的开放拼搏……一部部高质量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成为主旋律作品的佳作中坚。
《报告》还深入分析了新媒介艺术的巨大作用。在疫情暂时阻断当面人际沟通的情况下,互联网新媒介释放出巨大能量,各门艺术都可以通过线上云端展现,线上模式成为常态。例如影视作品的播映与观看进一步网络化,《囧妈》《春潮》等新片就采取了网络发行,各种线上影展层出不穷。在舞台艺术领域,当疫情导致剧院长时间歇业时,线上演艺成为演艺团体制作、演出、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国家大剧院的《线上大剧院》栏目便陆续播映了1000场“库存”演出实况。
《报告》主编、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指出,本年度报告编写工作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在覆盖面和文字量方面,做“加法”和做“减法”并行。在保持报告整体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今年新增文艺志愿服务分报告,展现文艺界助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品质创新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同时,精简报告内容,加大概括总结力度,使全书更加简洁。二是在全面反映和重点关注方面,总结成就和研究问题并行。报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抗疫伟大斗争的胜利中作出的贡献,作了比较准确的描述。同时,认真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客观理性研判下一年度艺术发展的趋势。三是在编撰力量的配置方面,内部支持和外部合作并行。在中国文联党组的有力领导下,编写工作汇聚众多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文联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努力把报告打造成“展示行业发展成果,观察艺术发展趋势,彰显艺术文化价值,促进行业繁荣发展”的综合性行业发展报告,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献礼。
据悉,《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作为中国文联的重大出版项目和重要品牌工程,已连续出版九个年头,旨在从宏观上盘点中国艺术行业年度发展状况,研究年度艺术发展思潮,分析年度重要艺术现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判下一个年度艺术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致力于把年度艺术发展报告打造成社会各界观察文艺界的窗口,文艺界观察行业发展的窗口,文艺工作者观察文联工作的窗口。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主任王一川出席了《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会。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数字|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发布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文化时评 | 二十四节气
- 名家|“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展出名家力作13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