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豫章十二坊之荆嘉山房

文/郑毅龙
【爱历史】豫章十二坊之荆嘉山房
文章图片
秋风五桂散遥馥--西江四戴荆嘉山房
开府尊严地 , 亭亭一望中 。 巍峨低百雉 , 耸特压群雄 。
映日金光烂 , 摩霄梵语通 。 西江重振起 , 文焰逼长虹 。
----(清)詹贤《过绳金寺望塔》
江西古代科举兴盛 , 嘉才辈出 。 南昌进士总数虽居全省第三 , 但其创造的纪录却是中国科举史上无法逾越的高峰 。 蒙学读物《三字经》云:“窦燕山 , 有义方 , 教五子 , 名俱扬 。 ”指五代天津人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相继及第 , 创下了科举史上的奇迹 , 真正实现了“五子登科”的神话 。 这个纪录保持了近四百年之久 , 最终被南昌偰氏家族所打破 , 再也无法超越 。
元代回鹘人偰文质官至吉安路达鲁花赤 , 移家南昌 ,
其子偰玉立、偰直坚、偰哲笃、偰朝吾、偰列篪皆第进士 。 后偰文质侄子偰善著、侄孙偰正宗、孙子偰百僚逊(偰哲笃之子)、侄孙阿儿思兰四人又中进士 。 33年间 , 9人登科 。 被誉为“兄弟五进士 , 父子两尚书”、“一门三节、九进士” 。 南昌明清二十坊中的“五桂坊”因之得名 。 旧称进士登第为折桂 。 五桂 , 是对亲族五人相继登科的美称 。 (明)万时华《夕佳楼(偰家楼)》诗云:“偰公生长在边尘 , 百花洲畔吟余春 。 秋风五桂散遥馥 , 兄弟出入皆朱轮 。 ”
明清之际 , 江西各府县大族在省府南昌置业 , 延请名师讲习教授子弟 , 蔚然成风 。
【爱历史】豫章十二坊之荆嘉山房
文章图片
(清)仿汉砖澄泥砚荆嘉山房旧藏
乾隆中期 , 赣州大余人翰林院编修戴第元(1728~1789)置业于省城十字街 , 取名为荆嘉山房 。 (南朝)江淹《金荆》诗云:“江南之山 , 连障连天 。 既抱紫霞 , 亦漱绛烟 。 金荆嘉树 , 涵云宅仙 。 姱节讵及 , 幽意谁传 。 ”(唐)杜宝《大业拾遗录》云:“有金荆生於高山峻阜 , 大者十围” 。 荆嘉者大美之树 , 戴第元寄意荆嘉山房为育大材之地 。 戴第元比其弟戴均元(1746~1840)大18岁 , 戴均元则比其长子戴心亨(1752~1788)大6岁 , 比其二子戴衢亨(1755~1811)大9岁 。 所谓长兄如父 , 戴第元在荆嘉山房请名师悉心教导这叔侄三人 , 欲培养出经世之材 。 果不其然 , 短短四年间 , 叔侄三人先后登第 。 乾隆四十年(1775) , 其弟戴均元(1746~1840)与长子戴心亨(1752~1788)同榜进士 , 同授翰林院编修;三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 , 二子戴衢亨(1755~1811)状元及第 , 授翰林院修撰 。 戴氏一门自此“四进士、四翰林” 。
【爱历史】豫章十二坊之荆嘉山房
文章图片
(清)戴衢亨行书七言联
戴第元曾主持江南、山西、湖北乡试 , 官至太仆寺少卿 。 戴均元曾典顺天乡试一 , 典会试三 , 官至军机大臣 , 赠太子太师 , 道光四年(1824)致仕;戴心亨曾典试江南 , 官至湖北学政;戴衢亨累主江南、湖南乡试 , 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 赠太子太师 。 戴氏父子兄弟四人“并居馆职 , 迭任文衡” , 被誉为“西江四戴” , 名重天下 。 有清一代江西籍官至军机大臣者唯有戴均元与戴衢亨二人 , 因称“叔侄两宰相” 。
戴氏一族自戴第元在南昌置业 , 先后发迹 , 与南昌有不解之缘 。 乾隆四十四年(1779) , 刚中状元一年在京任翰林院修撰的戴衢亨牵连到“王大蕃投呈秦疏案” , 江西巡抚秦雄飞在奏折中有“生员戴淑元赴县禀称有素不相识之安徽人王大蕃着人来家送与伊兄安徽学政戴第元之子修撰戴衢亨书一封”、“查知修撰戴衢亨家住省城”“送至家内 , 经戴之叔戴淑元禀”等语 。 可见戴第元与子戴衢亨家均在南昌 , 并戴第元胞弟生员戴淑元亦同住 。
【爱历史】豫章十二坊之荆嘉山房
文章图片
(清)戴衢亨行书诗文册
【爱历史】豫章十二坊之荆嘉山房】乾隆五十一年(1786) , 戴第元以病致仕 , 归南昌 。 嘉庆十六年(1811) , 戴衢亨病卒 , 第二年由儿子扶柩归葬于南昌县岗前岭 。 嘉庆二十年(1815) , 时任礼部尚书的戴均元将南昌“青云圃”改为“青云谱” , 并沿用至今 。 道光八年(1828) , 戴均元因所监修宝华峪皇陵渗水 , 被逮京治罪 , 褫职抄家 , 寻以老释归 。 道光二十年(1840) , 戴均元亦病卒于南昌 。 原南昌东湖与南湖的分界“广济桥”即因戴衢亨夺魁而更为今名“状元桥” 。 可见戴氏一族几乎举族迁居南昌 , 且大多归老于南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