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国家地理百科」海湾变内湖——西湖

西湖简介【「世界国家地理百科」海湾变内湖——西湖】

「世界国家地理百科」海湾变内湖——西湖

文章插图
地理位置:江省杭州市西面
面积:5.593平方千米
平均水深:2.27米
特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形成原因: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海湾和钱塘江被分隔开,海湾于是变成一个内湖而形成了西湖 。
西湖是仅次于天下第一湖——大明湖的著名城市湖泊,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 。
美若西施的湖水西湖的底质是由含有机质特别高的湖沼沉积而成,属于粉砂质黏土及粉砂质亚黏土,最上层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黏土),中层为泥炭层及沼泽土层,最下层为基底粉石砂层 。
「世界国家地理百科」海湾变内湖——西湖

文章插图
西湖入湖河流多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泄流 。西湖湖面南北长3.3千米,东西宽2.8千米,水面原面积5.64平方千米,湖中岛屿面积6.3平方千米,湖岸周长15千米 。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浅处不到1米,泥泞最深处有5米,所以在西湖水面游玩要穿救生衣物 。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了6.5平方千米,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
关于“西湖”的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 。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 。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
西湖的神奇来历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常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了,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娘娘不肯还,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娘娘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
「世界国家地理百科」海湾变内湖——西湖

文章插图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 。在古代,由于文化知识的局限,千百年来很少有人去认真探寻西湖形成的秘密 。直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开始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西湖的形成 。最早用地质学观点解释西湖成因的学者是日本地质学家石井八万次郎 。1909年,他在东京《地质学杂志》中撰文称,西湖与日本的中禅寺湖相似,南山为古生代岩层的山坡,溪水北流,为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而成 。
192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首先提出西湖原是一礁湖,是钱塘江口一小湾,后来由于钱塘江夹带的砂土堵塞其湾口而成的假说 。
「世界国家地理百科」海湾变内湖——西湖

文章插图
西湖究竟怎样形成?经过地质工作者的多年勘测研究,“泻湖”说流传最广 。这一假说认为,至少距今1.2万多年前,西湖还是一个浅海湾,除个别山岭外全部淹没在海水之中 。随着海水的冲刷,海湾四周的岩石逐渐变成泥沙沉积,使海湾变浅,钱塘江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泥沙越积越多,最终将海水截断,内侧的海水就形成了一个湖 。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泻湖” 。起初,泻湖还随着潮水出没,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多次筑海塘阻拦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
西湖多数水域处于富营养状态,小南湖和三潭内湖已接近富营养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氮、磷超过正常值4倍~6倍;年平均水温17.6℃,最高时10月为28.6℃,最低时3月为4.0℃,无湖冰 。80年代初鱼类有51种,分属10目16科43属 。鱼类来源有固有野杂鱼、钱塘江带入鱼类和人工引进驯化的养殖鱼种 。养殖鱼类成为优势,西湖最主要的放养鱼种是鲢鱼和鳙鱼,占总放养量的75%~80%,其次是鲫、河内鲫,其他养殖鱼类还有团头鲂、细鳞鲴、圆吻鲴以及鳗鲡等 。
拓展阅读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五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形成各湖区水质差异的特点 。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三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 。
根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考证,西湖从形成到现在,也就是两千年的历史 。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却诞生了三个著名人物:是白居易、苏东坡和杨孟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