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李自成为何当了42天皇帝?他进京后说过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离谱

公元1644年 , 大明朝走到了最后的一刻 , 据说是一位城内的百姓 , 冒死打开了朝阳门 , 就这样李自成的大军进京了 。 所谓 ,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 大明最后一位帝王崇祯 , 随后便吊死在了煤山 。 崇祯死得很凄凉 , 是批发蒙面 , 身边只有一位太监跟随 。
而李自成进城却很风光 , 在他来到承天门前时 , 一时间豪情大发 , 探手抽出一支弓箭 , 对着承天门上的匾额就射去一箭 , 一声闷响 , 这一箭却射在了"承天门"匾额中"天"字的下面 。 李自成很郁闷 , 我咋这么没有准心了?
【爱历史】李自成为何当了42天皇帝?他进京后说过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离谱
文章图片
哪料军师宋献策却鼓掌大叫:"吉兆 , 闯王这是一箭射中了'天下'啊!"瞬间 , 李自成转怒为喜 , 好一个"一箭天下" , 妙!
恐怕当时任何人都认为:从此后 , 这天下就是李自成开创的大顺朝的了 , 不然为啥明朝的那些官员都投降?这叫民心所向 。 但事实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 李自成仅当了42天皇上 , 就逃离而去 。
从最初的一箭天下 , 到42天后的凄惶逃离 , 到底发生了什么?许多人都在探寻 , 从各个角度探讨、分析 。 其实在笔者看来 , 还是把复杂的事 , 简单化为好 , 只需看看李自成进京后说的这三句话 , 就明白了 , 因为是一句比一句离谱!
【爱历史】李自成为何当了42天皇帝?他进京后说过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离谱
文章图片
一、我来与汝共亨江山 , 如何寻此短见
所谓辞旧迎新!李自成进京 , 崇祯自尽 , 那么李自成说啥也都要表个态吧 。 果然李自成 , 就这么做了 。 据《李自成叛乱史略》载 , 李自成来到崇祯帝的尸身前 , 曾放声大哭 , 然后发出了这样一句感慨:我来与汝共亨江山 , 如何寻此短见?
先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 凡过年贴个福字啥的 , 从来都是去旧迎新 , 哪家人会把新福字和旧福字 , 都一起贴在门上?这不是离谱是啥?
【爱历史】李自成为何当了42天皇帝?他进京后说过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离谱
文章图片
李自成想表达对崇祯帝的敬意和追思 , 哪怕的反思 , 这都是必须的 , 能显示出新王朝的胸怀和清醒 。 比如 , 李世民就曾批评杨广 , 说他"不顾百姓……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不听忠言) , 身戮国灭 , 为天下笑" 。
可同是李家人 , 李自成却说:"我其实是来跟你崇祯一起来享受天下的 , 可你为啥死了呢?"那么 , 这大顺朝和大明朝 , 还有啥区别?
【爱历史】李自成为何当了42天皇帝?他进京后说过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离谱
文章图片
这其实就证明了李自成根本就不想反思 , 明朝为啥会灭亡 , 就更不要谈 , 他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 哪怕是警醒了 。
果然 , 李自成称帝后就规定:咱大顺的官员都要"着蓝(色)衣帽" 。 可结果却是 , 大顺官员"袭旧日冠带 , 而方巾色衣遍满街衢也" 。 这就是大顺王朝刚刚开国时的衣着模样 , 哪里有焕然一新的样子 。 追根溯源 , 显然李自成的这句评价崇祯的话 , 就能解释这一切了 。
【爱历史】李自成为何当了42天皇帝?他进京后说过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离谱
文章图片
二、何不助孤作好皇帝
皆知 , 有这样一个流传非常广的说法 , 吴三桂之所以引清兵入关 , 干掉李自成 , 是因为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 , 抢了他的爱妾陈圆圆 。 当然这个仅是民间传说 , 不足为信 。 但所谓无风不起浪 。
刘宗敏敢如此大胆 , 是有根据的 。 据《甲申纪事》载 , 由于李自成当了皇帝 , 自然就需要手下人依礼跪拜 , 可哪料刘宗敏却道:"我与他同作响马 , 何故拜他?"那么李自成有啥行动吗?非但没有 , 反而比刘宗敏还离谱 。
【爱历史】李自成为何当了42天皇帝?他进京后说过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离谱
文章图片
由于刘宗敏等大肆横行 , 使得城内百姓怨声载道 , 终于李自成不高兴了 , 对这些手下说:"何不助孤作好皇帝?"手下们却纷纷表示:你已经当皇上了 , 还想怎样?可我们都很忙 , 你这皇上就别来烦我们了!
李自成这是在当皇上吗?天下有哪个开国皇帝 , 会如此离谱的对手下说出这话?所以 , 李自成约束不住手下 , 是个伪命题 。 因为他即无对前朝失败的反思 , 也没有对本朝的长远规划 , 自然他的手下人 , 就敢胡作非为在今朝 , 休管他身后滔天洪水到--这样的新王朝 , 岂能长久得了!
【爱历史】李自成为何当了42天皇帝?他进京后说过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离谱
文章图片
三、朕只为几个百姓 , 故起义兵
单看这句话 , 似乎还很靠谱 。 但若把这句话 , 放到当时的环境中 , 就看出该有多离谱了 。 据《甲申传信录》记载 , 李自成曾在文华殿 , 召见前明的投降官员 , 就在此刻 , 李自成说出了这句话:朕只为几个百姓 , 故起义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