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总经理田红艳:市场仍是蓝海,格局正在重塑( 二 )
田红艳: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深刻影响 , 消费金融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 短期来看 , 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经济效益下降、客户需求收窄、资产质量承压;长期来看 , 疫情并不会改变行业整体向上的发展趋势 。
因为中国的内需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一个长期高速增长空间 , 这个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 。 短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 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普遍成为行业关注的发展重点 , 并进一步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
具体而言 , 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产生如下影响:一是B端风险升高 , 消费预期变化导致个别消费领域的风险加大 。 二是资产质量下迁压力加大 , 疫情造成客户收入波动 , 进而对还款能力产生影响 。 三是疫情后消费金融线上化、数字化、场景化竞争将更加激烈 。
互联网流量巨头涌入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今年以来 , 中国平安旗下平安消费金融和小米集团旗下小米消费金融相继开业 , 巨头相聚涌入、竞争愈发激烈 , 您认为这对行业竞争格局将带来怎样的变化?类似于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有哪些竞争优势 , 将如何定位于自身的赛道 , 保持竞争优势和特色稳健前行?
田红艳:当前 , 众多互联网流量巨头入局 , 一方面表明市场整体对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前景普遍看好 , 行业吸引力较强 , 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 , 也将加速消费金融行业格局重塑 。 新入局者的加入和多方力量的崛起 , 将有助于各类消费金融公司良性竞争 , 扬长避短 , 共同发力做大消费金融市场 , 服务好长尾客群 , 积极践行普惠金融使命 ,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
作为一家国有大行持股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 得益于中国银行强有力的股东支持 , 公司在行业先发优势、中银品牌效应、资源保障、资金成本优势、以及覆盖全国的成熟业务模式方面 , 中银消费金融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
展望未来 , 中银消费金融将继续发挥国有大行背景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 立足公司业务改革与转型 , 加快“金融+科技”建设 , 持续推进“场景金融”新生态 , 积极融入中银集团金融生态体系 , 深入联动集团资源 , 在客户、产品、渠道、场景等方面紧密联动 , 充分发挥消费金融“小、快、灵”的特点 , 为消费者提供贴合消费场景需求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 。
文章图片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在经历前几年消费金融行业高增长后 , 消费金融行业面临客户进一步下沉、不良率上升等风险 , 面临客户资质逐渐变差、客户共债风险上升、催收不利等局面 , 如何进一步挖掘新客户和防范坏账风险?
田红艳:在获客方面 , 中银消费金融将持续探索多元化、全方位的获客道路 , 与各类机构建立广泛的获客合作 , 在不断优化与传统渠道荐客合作模式的基础上 , 加强与场景商户、金融机构的合作 , 持续挖掘业务的新动能 。
行业下个十年:格局重塑、规范发展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今年也是中银消费金融成立的第十年 , 国内年轻消费者的分期、信用等习惯陆续培养起来 , 征信数据也逐步完善 , 中银消费金融在十年中稳中求进实属不易 。 2020年 , 展望下一个十年 , 如何看待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田红艳:如果前一个十年是消费金融飞速奔跑、快速发展的时代 , 下一个十年则是行业格局重塑、规范发展的十年 。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是拥有市场“蓝海”空间 。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经过了十年发展 , 在国家政策支持、新技术广泛应用、新时代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的多重利好背景下 , 我国居民的消费信贷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 市场潜力巨大 。
- 成方金融科技成立 央行征信中心、印钞造币总公司等是股东
- 央行|央行旗下成方金融科技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金达20.078亿元
- 科技|成方金融科技成立 央行征信中心、印钞造币总公司等是股东
- 金融|金融政策持续加码 力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金融|长期贷款多了 企业近忧少了
- 扬子晚报|江苏文科第一名白湘菱最终申请香港大学 专业意向金融
- 政策活 消费火(经济聚焦)
- 金融政策持续加码 力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人民日报|银保监会风险提示:警惕借金融创新之名搞非法集资
- 央行|时代银行周报 | 央行调查线上消费贷,花呗借呗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