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宋朝的官员是如何早朝的?

大宋京官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大约每日在京的官员都要早朝的 , 这种体制自秦汉之后就一直沿用 , 民间称之为“朝王”(朝见皇上) , 官方称呼为“朝会” 。
每日清晨 , 百官都会早于皇上到大殿外等候 。 这个时候他们先要做的 , 就是相互作揖问候 , 然后会大体排班 , 依次等候 。 这个叫做“叙班” 。
【历史故事】宋朝的官员是如何早朝的?
文章图片
我们常从戏文或电视中会听到“三班”朝臣这个称呼 , 何为三班呢?
其实 , 在大殿外等候也是有次序的 。 供奉官在前 , 为第一班;一品官紧随其后 , 为第二班;其它文武最后 , 为第三班 。 “三班”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 只有供奉班为横列 , 其他依次随后为纵列 。
供奉官:其官名沿用唐制 , 是指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 。 唐代指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黄门侍郎、中书侍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起居郎、起居舍人、通事舍人、补阙、拾遗等官 。 宋时还分内、外供奉官 , 这类官员的品阶不一定高 , 如也有八品或从八品的 。
当皇帝登上宝座之后 , 就会有司礼宦官或官员高呼“百官进殿”或众“众臣早朝” 。 之后 , 三班鱼贯而入 。
【历史故事】宋朝的官员是如何早朝的?
文章图片
进殿之后 , 供奉官仍然在前 , 为横排;一品官随后 , 其他官员次之 , 但都为纵列 。 然后以碎步(小跑)前趋至御阶前 。
当吏官喊“拜”后 , 百官则先行跪拜礼 , 三呼“万岁” , 舞蹈” 。 然后分两列立于大殿两厢 , 次序还如前 。 参拜完毕后 , 供奉官分东西两班为首而立 , 还要相互作揖 。
“舞蹈”应特指一种非常繁杂的拜礼 , 可能是非常好看 , 有如跳舞一般吧 。 只是在正史中没有详细的记载 。 如遇大朝(逢初一、十五为大朝)或庆贺(如皇帝、太后寿辰等)还要二舞、三舞 , 也会有礼乐依仗等 。
下面当然是“有事早奏 , 无事退朝”了 。 宋时的早朝叫“立班”或“立朝” , 顾名思义 , 是全程要站立的 。 如果无事或太多的事还好 , 如果事太多 , 官员也是够累的 , 至少那些上了年纪的大臣是吃不消的 。
【历史故事】宋朝的官员是如何早朝的?
文章图片
退朝时 , 也是分为三班依次而退 。 供奉官是要等百官全部出殿后才能走 。
接下下 , 除皇帝要召见的大臣 , 其他人是不是可以去衙门上班了?
拜了皇帝之后 , 除供奉官之外 , 百官在正式上班前还要去拜宰相 。 宋朝宰相办公地点在中书省 , 百官都要到这里来拜见 。
各部、司凡长官率其以下的官员来到中书省后 , 待中书省吏人高喊一声“屈躬” , 即以小碎步趋前进入 。 宰相当然也是有礼貌的 , 要向拜者答礼 。
宰相向来者作揖并上茶水 。 然后 , 司仪再高唱“屈揖” , 来者即屈身还揖 。
【历史故事】宋朝的官员是如何早朝的?
文章图片
有待制以上衔名的高级官员来见 , 则吏人只传“请某官” , 更不行屈揖之礼 , 而直到会见结束前还不断上茶 。 礼毕之后就可以开始办公了 。
这种常规的拜会 , 有时可能时间会长一点 , 如需要宰相解决或协调事情等 。 宰相会在办公室设置座位 , 前来拜会的如果为升职官员(京官)则会给其让坐 , 若为京官以下官员则都是站立 。
皇帝在后殿接见臣僚 , 凡有待制以上衔名的官员都自报官职姓名 , 并行拜舞之礼;其余众官则但行拜见礼 , 既不自报官职姓名 , 也不舞蹈 。
百官在中书省见宰相礼仪较简 , 略显得受到尊重 , 这是表示同为朝廷官员的身份是平等的;在皇帝面前则礼仪较繁 , 身份略显得低微 , 这是根据礼制规定而降低等次的做法 。
【历史故事】宋朝的官员是如何早朝的?
文章图片
这些也只是大概 , 事实上 , 宋朝的官员每日要行的礼节也远不止这些
大约在这些“繁文缛节”过后 , 就可以开始正式办公了 。 年纪轻的官员还行 , 对于上了年纪的官员 , 等到坐到办公桌旁后 , 想象肯定是已经累了个半死 , 他们一天还能做多少事?
事实上 , 据史料记载 , 宋时的在京城官员很多也是在日子 。 沈在其实《梦溪笔谈》中记载 , 当时的校书官是这样工作的:
每日校书时 , 翻开某一页 , 然后认为哪个字不对 , 将这个字划个圈 , 然后在旁边写上要改正的字 。 接下来就是喝茶、聊天 , 什么也不做 。 这一天就这样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