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到底是什么?

夜明珠究竟是何珍宝?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物 , 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 。 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 。
据史籍记载 , 早在史前炎帝、神农时就已出现过夜明珠 , 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 。 春秋战国时代 , 如“悬黎”和“垂棘之璧” , 价值连城 , 可比和氏璧 。 当时只有大官家陶朱公(范蠡)和价顿(战国时大商人)二人买得起 。 晋国曾以“垂棘之璧”为诱饵“假首与虞以代编” 。 楚、秦、魏等国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 , 讨论国家大事 。 秦始皇殉葬夜明珠 , 在陵墓中“以代膏烛” 。 汉光武皇后的弟弟郭况“悬明珠与四垂 , 昼视之如星 , 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 。 武则天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 , 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 , 光照一室 。 唐时 , 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 , 售价亿万 。 宋元明时 , 皇室尤喜夜明珠 , 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 , 在台湾曾被偷盗 , 后被破案 , 物归原主 。 元明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 。 明代内阁曾有数块祖母绿夜明珠 , 夜色光明如烛 。
【爱历史】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
自古至今 , 历代人们常以爱慕、迷惑不解的心情 , 对夜明珠津津乐道 。
据说清朝慈禧太后死后 , 含在口中的就是一颗世间罕见的夜明珠 , 也是因为这颗珠子才保证了慈禧太后的尸身不腐 。
1928年 ,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率军队炸开了定东陵 , 将陵墓内的稀世珍宝盗抢一空 。 慈禧口含的那颗夜明珠也未能幸免 。 据说 , 盗匪们打开慈禧的棺椁时 , 见她面目如生 , 好像在睡觉一样 。 孙殿英回忆说:“这是因为她的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 。 这珠分开是两块 , 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 , 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 。 ”盗匪用刺刀撬开慈禧的嘴 , 取走了夜明珠 。
【爱历史】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
清皇室在重新安葬慈禧时 , 注意到慈禧嘴唇有破痕 , 似乎是盗墓者取珠所致 。 盗墓案发生后 , 孙殿英用盗来的珠宝四处行贿 , 以逃脱罪责 。 据说 , 他将这颗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 , 此后这颗世间罕见的珠宝就不知所终了 。
清代正史并没有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的记录 。 由李莲英的侄子李成武撰写的《爱月轩笔记》中也没有记载 。
最早关于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的记录出现在南海胤子1928年所编的《盗陵案》中:“第五十一号夜明珠 , 重四两二钱七分 , 值一千另八十万两 。 ”《盗陵案》中记载的夜明珠与其后历史上的记载与民间传说基本相符 , 但是孙殿英说夜明珠可分为两块则没有相应的佐证 , 是不科学的 。
1988年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执导的影片《末代皇帝》、央视国际2005年4月1日的国宝档案栏目《清定东陵》都以电影手法表现了慈禧太后大殓时嘴里被塞进大颗夜明珠的情节 。
南海胤子为我们记下了这颗夜明珠的质量是“四两二钱七分” 。 清朝1斤是590克 , 略大于现在的500克 。 据此推算 , 慈禧口中的夜明珠的质量就是78.28克拉 。
【爱历史】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
盗陵案发后国民政府的调查报告以及盗匪们的回忆录都告诉我们 , 随葬的夜明珠大约充满了慈禧的口腔 , 以至于盗匪非得要撬破她的牙床才能把它取出来 。
据此可以推测 , 其直径应该可以达到4.5厘米左右 。 设定该夜明珠为一个理想球体 , 我们可以在其质量的基础上进行理想球体直径的计算 , 得出金刚石、萤石和珍珠理想球体的直径分别为4.41-4.40厘米、4.64-4.52厘米和4.87-4.75厘米 。
后两组数据显然偏大 , 人体口窍可能无法承受这样大小的球体;而计算出的金刚石理想球体的直径数据与前述直觉经验得出的4.5厘米大小非常吻合 。
民国政府的调查报告、盗匪的回忆录等关于夜明珠夜光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寒光” , 或者可以“透出一道绿色寒光” , 而且“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 。
这些盗匪可不是科学家 , 他们的描述显然不具有科学性 。 这道“寒光”应该是盗匪们进入阴冷黑暗的墓室后 , 夜明珠在火把光或者电筒光下呈现的光学效果 。 而且 , 这种特别的光学效果是其他珠宝所无法比拟的 。 “寒光”其实是强烈刺眼的白色反射光 , 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绿光 。
火把或者电筒光的颜色偏红橙 。 根据矿物学基本知识 , 在这种低能量光线的照射下 , 任何矿物都不会发出明显的荧光或者磷光 。 因此 , 可以断定 , 夜明珠的夜光不是矿物荧光或者磷光 , 而是巨粒金刚石在自然状态下的出火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