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嘴里的“瓜娃子” 瓜娃子是什么意思

瓜娃子(四川人嘴里的“瓜娃子”)是什么意思
千年蜀史,龟儿子在龟城 。孔子在念经,我却不敢听我说的话 。
凶汉看着锤子,抬头用手指叉腰 。锤龟的儿子,今天我要定了瓜娃子 。

01“瓜娃子”从何而来?
四川人口中有“四大口头禅”,已成为四川话的标志性词汇 。在很多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每当出现四川人,都会当面说几句“老子”、“龟儿子”、“锤子” 。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个外地人学的之一口四川话,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瓜娃子” 。那么“瓜娃子”是什么时候进入四川人口中的呢?
相对于我们前面说的“锤子、老子、龟儿子”,“瓜娃子”的来历应该是最特别的 。“瓜娃子”一词由“瓜”和“娃子”组成 。我们分开来看它们的起源 。
“瓜娃子”一词最早完整地出现在1930年唐蜀编印的《书莱》一文中 。这本书收集了5000多个四川话词语 。书中记载“瓜娃子有瓜福”,“瓜娃子头上有蓝天” 。在此之前,“瓜娃子”只存在于四川人的口语中 。
【四川人嘴里的“瓜娃子” 瓜娃子是什么意思】
舒莱收集了5000多条四川话词语和俗语,其中很多已经不用了 。
四川人称呼别人的时候总喜欢用“宝宝”这个词,比如称男孩为“男孩”,称女孩为“女孩” 。朋友之间会称呼自己的密友为“张三娃”、“李大娃” 。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名字 。比如四川人喜欢把小偷叫“贼娃儿”,把五大三粗的壮汉叫“莽娃儿” 。
相对于“宝贝”这个词简单明了的来历,“瓜”这个词的来历就显得格外扑朔迷离了 。“瓜”最初仅指一种植物 。什么时候有了“傻子”的意思?
有三种理论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
有“瓜州说”的说法,用“瓜”来指“傻子”的起源来自古瓜州 。据《宋史》记载,“瓜州,大瓜也,美瓜也,故名 。”古代的瓜州就在今天的敦煌附近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特征,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瓜,瓜州种瓜的农民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瓜子” 。
“瓜子”这个词在里面并没有太多贬义,为什么会变成“傻子”呢?
个人认为,这是由于一些旧的口腔习惯 。过去人们习惯用与职业相关的事物或工具来指代从业者,以达到贬低他们的目的 。比如,以前成都街头的师傅人力三轮车常被称为“三轮”,重庆街头拿着木棍去做苦力和朋友资源网的人被称为“棒棒” 。这些圣歌背后还有一些其他的含义 。
“瓜子”这个词,一开始可能没有正面或负面的意思 。但后来,善良淳朴的瓜农被恶意曲解,于是“瓜子”成了贬义词 。
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千里之外的称谓是如何到达巴蜀地区并传播的?这可能也是这个说法不可信的地方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 。
瓜州在哪里?今甘肃省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玉门市以东,敦煌市以东,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南北,新疆哈密市西北 。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埠 。
瓜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安溪 。
在旧社会,如果“瓜子”的名头想从千里之外的瓜州传到巴蜀,一个可以靠古丝绸之路商队之口,一个是巴蜀有友资源网的几个大规模移民带来的 。前者能不能做到,无从考证,但后者有成功的先例 。
四川人口中的“宝”,是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移民对湘鄂情移民,尤其是湖广南部宝卿府(今邵阳)移民的称呼 。
让我们来看第二种说法——“他张之说” 。
我们不是唯一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的人 。早在清代就有研究 。清朝顺治年间,一位名叫李世宏的举人在他的《任书堂笔记》中写道 。
“赣州人管它叫‘瓜子’,无知之子,他们不懂所谓 。读了《唐书》后,他有一个儿子,问及他的名字 。他笑着说:“你可以叫它福 。“知章久是笑话,故不智 。所以“福”字破为“瓜子” 。知道瓜子的叫法,唐朝以前就有了 。”
按照上面的说法,“瓜子”的由来是因为著名诗人何的一句玩笑话,把“福”字改成了“瓜子” 。1937年版《辞海》收录了关于“瓜子”起源的说法,但《辞海》后续版本均未收录“瓜子”一词 。原因可能是新旧《唐书》中没有“何有子名于上”的相关记载,李世宏证实古籍的可靠性存疑,故删去了“瓜子”的词源,不予收录 。
何肖像
然而后来,在汉语词典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瓜子来源 。唐朝的尤政在他的《开天传信录》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
“他张之哭了,最后一天你想干什么?日日:我有一个人没有被指名 。幸好陛下赐我,列为村荣 。曰:.....青子是一个相信服从的人,他是名副其实的 。我知道我会再次崇拜并被命令 。认识一章久了就是男人的一天:干嘛逗我?吴国人,傅乃瓜是儿子,不许你叫我瓜子!”
何张之之所以认为皇帝用“瓜子”戏弄他,是因为瓜子是春秋时期生活在秦岭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后裔 。有人认为这个叫“瓜子”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很笨的人,住在山里很难自给自足,做各种事情都需要大量的外卖,比如种地、磨面 。你每一次努力,都不会停止工作,因为你傻,到了说谎的那一天你就是傻子!"
这种说法从经典中引用还是有点可信度的 。而老实、不会拒绝、不会偷懒的“瓜子”,却被当时的人认为很蠢,这也是唐朝的“老心” 。
第三种说法是“刘权说” 。
《西游记》第十一回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
周俊有一个叫刘权的人 。他开了一家珠宝店,家里有点钱 。一天,他的妻子李翠莲在家门口做针线活 。她遇到一个正在化缘的和尚,就把头上的金钗拔了出来,作为斋戒的礼物 。刘全回家后发现了这件事,并责骂她的妻子李翠莲不听话 。李翠莲非常生气,他上吊自杀了 。他们的孩子还小,没日没夜的哭 。刘权心里非常后悔,于是在拜见唐太宗后,揭开御榜,准备赴死 。
这件事和唐太宗有什么关系?
原来,唐太宗李世民曾梦见自己被泾河老龙王杀死,于是游荡到了冥界 。被释放后,他答应把瓜送给第十殿的阎罗,所以他想找人送他们去冥界,所以他贴出了帝国名单来找人 。
刘全带着甜瓜去了冥界,第十殿的阎罗了解了整个故事 。于是他查了生死簿,发现刘权夫妇都有长生成仙之术,于是让刘权回到太阳底下,投胎到刚刚死去的唐的身体里 。结局自然是幸福的一对,高高兴兴的回国 。
《刘权入瓜》也是一部经典剧 。
“刘权入瓜”的故事在四川广为流传 。那时候,四川人管傻刘叫傻刘,。有的地方不区分“全”和“钱”,读成“刘前进”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瓜”和“傻子”联系在一起 。
以上三种说法,“瓜州”、“何”和“刘权入瓜州”,你认为哪个更可信?
无论如何,在“瓜子”这个说法在巴蜀流传开来之后,再加上前面提到四川人喜欢说“宝贝”,“瓜宝贝”这个词自然就在人们的口中流传开来了 。

02由“瓜娃子”衍生而来的“瓜”系列方言
由于“瓜”有“傻子”的意思,四川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系列以“瓜”开头的方言 。别以为叫别人“瓜娃子”是现代人的专利,很久以前就流行了 。
比如明末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五章就出现了“瓜子”这个词 。那时候是“农村瓜子” 。“乡瓜”又叫“乡瓜”,所以著名学者胡普安在《中国民族风俗》第二卷第三卷中写道,“凡初次进城的村民,不识事人情,俗称“乡瓜 。”
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代文学大师李先生笔下的“瓜”吧 。
李嫂笑得连瓢都拿不起来:“别做梦了!你干得好,你的纱帽会满天飞,但不会飞到你头上!”
罗石也认真地说,“我给你说一句好话!厨房里,没有外人 。随便说点什么都没关系 。如果你在外面也说同样的话,那就盯紧了 。我主知道你不会毁了你的工作 。问我!李阿姨,我们放尊重点 。别传他胡说八道!”
“这是对你说的吗?谁不知道龙叔是个傻子?如果他散布他的含糊的话,他将是有罪的 。不过人家话多,像他这种,就是信口开河,难免有人讨好,就当奇闻轶事来讲 。”
我们可以看到“瓜娃子”、“瓜花”、“倒瓜不精”等一些词汇,从暴风雨前就出现在这段话里 。此时,“瓜”系列的方言词已经频繁出现在四川人的口中 。

由“瓜”字衍生出的四川方言有很多,如“瓜宝”、“瓜不喜”(Guabuxi)、“瓜多克”、“瓜儿”、“瓜美瓜言”(Guameiriyan)等 。
任先生在《大浪淘沙》的第二部分有一段自述 。
“古阿古阿,所谓的普通话傻瓜 。但是,在四川人使用的这个术语的含义中,并不完全指傻子,而是指任何一个不太狡猾,说话老实,做了傻事的人,都被大家称为古阿古阿 。”
曾经有个笑话说一个外国人学四川话 。无论哪个外地人学的之一口四川话,都是“瓜娃子” 。但四川人骂人时不常说“瓜娃子”,“瓜皮”和“瓜梅日艳”是四川人打开争吵的方式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个四川女孩对你说“古阿古阿”或“瓜儿”,千万不要急着翻脸 。就像“宝”字一样,很多四川话的微妙含义,只有在四川生活久了的人才体会得到 。说“古阿古阿”并不一定意味着骂你 。可能是昵称吧 。我叫你“瓜儿”,不一定是指你 。可能是昵称吧 。这个音阶的掌握只能靠说话人的关系和当时的语境语气 。
你身边有人叫你“古阿古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