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闲聊三国之谁是真故事?( 二 )


【爱历史】闲聊三国之谁是真故事?
文章图片
您别说啊 , 在这种大势所趋的情况下 , 大多数人还是只会接受谯周的意见 , 所以呢刘禅也就听取了谯周的意见 。 最后怎么投降的呢?是抬着棺材 , 自己拿着降书去的 , 你看 , 有多虔诚啊!而且降书上写的非常明确 , 说曹魏这边天威既震 , 这太强大了 , 然后呢我们蜀国是什么情况呢?敢不革面 , 顺以从命 , 这就是按谯周的说法走 。 天下大势都这样了 , 你个人再争有什么意义 , 我这边呢让所有士兵把武器都交出去 , 所有的仓库都收拾了 , 钱粮你在这随便点 , 我一点都没有 , 全都交给你了 , 我希望能让老百姓们都正常的生活 , 平平稳稳交给你魏国就完了 。 要说天下大势呢是这样一个道理 , 但是这个投降的方式太丢人了 , 但是亡国之君你还谈什么脸面呢?保证蜀国百姓的安危才是头等大事 。 从谯周来看呢 , 你也不能说就是错的 , 毕竟是大势所趋呀!说到这呢 , 我们也要补充一句 , 陈寿在记载刘备和刘禅的时候经常用先主和后主 , 也能看出来对这两位皇帝比较尊重的 。 但陈寿对刘备的评价非常高 , 对刘禅的评价就比较低 。
【爱历史】闲聊三国之谁是真故事?
文章图片
【爱历史】闲聊三国之谁是真故事?】陈寿年轻的时候啊是在姜维帐下当个主簿 , 做各种记录的这样一个书记官 , 后来呢也当过秘书啊黄门侍郎 , 等到刘禅任用黄皓专权的时候 , 他也不愿意参与 , 基本上就是默默无闻了 。 你看像他这样一个心理状态 , 汉朝已经离的很久远了 , 没有什么感情 。 等到蜀国的时候 , 他亲眼看着这些奸臣是怎么作乱的 , 所以对这样一个国家呢 , 他是同情 , 也谈不上有多热爱 , 接下来呢他和他的老师谯周又亲眼看见司马师取代了魏国 , 禅让成了晋代 , 一来呢他的身份从蜀国人到魏国人到晋国人 , 这个变迁也对他是个很大的影响 。 慢慢的呢他也就认同了司马家天下 , 也就是晋朝的正统 , 这样一来对他的思想影响又非常大 , 他的客观来自于之前的经历也来自于他老师的教诲 , 更在于他后半生三个国家的变迁 。 三国志能成为中国史书当中鼎鼎大名的作品 , 也不仅仅是因为陈寿的角度非常客观 , 更重要的还是他文笔写的非常好 。 这个当然不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包罗万象的故事 , 但是三国志那也是二十多万字的作品 , 而且言语非常简练 , 点评非常的到位 。 三国志这一本书刚写成的时候 , 陆纪这些大文学家一看 , 就叹为观止 , 以至于当陈寿刚去世的时候 , 这些大臣马上就跟晋惠帝讲 , 说皇上马上去把这本书拿来 , 这书写得太棒了 。 虽然是私人写的历史 , 但是非常真实 , 秉笔直书 , 是当时最重要的作品 , 晋惠帝一听 , 马上派人专门跑到陈寿家里 , 就把这本书拿来 , 看了之后就把它列为官方的正史 , 因为这里面从曹魏的禅让再到晋朝的禅让讲的非常清楚 , 这就意味着司马家的天下得之有理 。 从皇帝到当时的大臣学者上上下下都这么重视 , 意味着这本书至少在历史的政治方面上是毋庸置疑的 。 另外您可千万别觉得就陈寿一个人写历史书 , 无论是阮籍这样的竹林七贤之一 , 包括各国其他的史学家 , 都在写史书 , 你像什么吴书、魏书、蜀书 , 包括魏略 , 一大批历史啊 。 当这些人看到陈寿写的这部三国志的时候 , 大家都服了 , 都认为我们这些人 , 所有人写的都不如陈寿写的精彩 。 你像当时的魏书大家就评价 , 说这个避讳太多 , 未若陈寿之实录 , 你不像陈寿写得那么真实 , 把魏书就干掉了 。 当时写魏国的史书可不止一本 , 有一个人也写了一本魏书 , 他一看到三国志之后 , 干脆把手里的魏书就销毁了 , 我没脸见人了 , 这水平太高了 。 其他的像魏氏春秋 , 汉晋春秋 , 当时十几种史书 , 最终能留下来的 , 包括大家认可的就是三国志 。 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 等到晋代南朝的时候 , 大家就普遍认为这本书写的非常的不错 , 是晋氏之家史 , 但这个史实写的太少了 , 才二十多万字 , 不足以记载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 所以就委托当时的裴松之把这个历史再给它丰富一下 。 裴松之和陈寿之间距离的年代比较近 , 手头掌握更多的资料 , 裴松之给陈寿的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就说的非常清楚 , 绘事以众色成文 , 蜜蜂以兼采为味 。 他在对三国志没有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 , 把他了解的事实又加在三国志的下面 , 扩充了一倍的文字 , 让整个三国志变得更加丰富 。 这样一来呢就更加奠定了三国志和裴松之这个注释在中国史书上对三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的地位 , 这本书是当时后世很多学者作为案头书来看的 , 没事就翻一翻 。 再往后的时候 ,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就对三国志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 说他写的有根有据 , 不是简单的抒情 , 也不是简单写粗线条 , 而是非常劲道 , 该写历史就写历史 , 该评论的时候就评论 , 而且评论呢也是恰到好处 , 不多 , 也没有太多个人的色彩 , 就是简单一两句 , 这就完事了 。 早期的三国志呢是三本书分开的 , 魏志、吴志、蜀志 。 等到北宋的时候有雕版印刷了 , 才刻成个全本 , 到南宋的时候又流传到了日本 , 日本呢也非常的流行 。 我们看今天日本的动画片很多有三国志这样的元素 , 从当年就已经扎下了根 。 在宋朝的时候三国志就衍生出很多的故事版本 , 等到明朝的时候罗贯中基本上就按照三国志做了重新修改 , 形成了三国演义 , 这就形成了给大家造成困惑的根源 , 所有三国演义的历史真正的根基全在三国志当中 。 但是那些细节末枝的东西呢 , 经过罗贯中的妙笔生花又长成了参天大树 , 在这个参天大树之下 , 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树叶 , 也能看到基础的树根 , 但是就不能看到那些主要的支脉的走向 , 它枝繁叶茂 , 掩盖了很多枝干的细节 , 这就造成了今天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构成了各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