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什么朱允炆能当皇帝,是他异于常人还是朱元璋有不切实际之想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 , 太子朱标不幸薨逝 , 明太祖朱元璋在悲伤之余也不能不考虑一个重要问题--将来由谁承接他的皇位 , 成为皇朝的继承人 。 当年九月太祖做出了决定 , 册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
姑且不说其后的历史证明太祖的这个选择很失败 。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 太祖的决定也不能让皇朝上下信服(只是慑服于太祖的威权 , 没人敢表达不同意见罢了) 。
【历史故事】为什么朱允炆能当皇帝,是他异于常人还是朱元璋有不切实际之想
文章图片
首先 , 按照中国古代宗位传承的传统(传子传嫡) , 就轮不到朱允炆 。 太祖不但儿子多(二十六个) , 朱标之后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四个嫡子 。 如果说是为了坚持“嫡长继承制” , 将皇位留在嫡长一系 , 那就更轮不到朱允炆了 。
凡朝廷无皇子 , 必兄终弟及 , 须立嫡母所生者 。
《皇明祖训》
朱允炆非但不是朱标的嫡长子 , 连嫡子都不是 。
朱标的嫡妻是常氏 , 而朱允炆的生母吕氏是朱标的妾 。 有些朋友认为 , 常氏亡故的早 , 吕氏被扶正后 , 朱允炆也算嫡子 。 这种观点其实有很大的问题 。
朱允炆出生的时候 , 他的生母吕氏还是妾 , 所以朱允炆出生即庶子 , 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 换句话说朱允炆从出身上不如他的两个同母弟弟(朱允熞和朱允熙) , 他们好歹还是吕氏被册封为太子妃后出生的 。
另外 , 古代对“嫡子”的规定很严格 , 嫡子讲究的是原配(发妻、嫡妻)所生 , 也被叫做“正嫡子” 。 续弦或者从妾位扶正的妻子 , 不能被称为嫡妻(称妻或正妻) , 她们所生的儿子 , 正式的叫法是“平嫡子” 。
这有些类似于“妻”和“平妻”的区别 , “平妻”虽然被称为妻 , 但是对“妻”而言 , 本质还是妾(中国古代一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 同理 , “平嫡子”对于“正嫡子”而言 , 实际上还是“庶子” 。
注:太子妃常氏死于洪武十一年 , 朱允炆出生于洪武十年 。 朱允炆的两个同母弟弟 , 分别出生于洪武十八年和洪武二十一年 。
因此即便是将朱允炆强行归为“嫡子” , 他这个“嫡子”身份也远不如他的三弟朱允熥 。 朱允熥的生母是常氏 , 他可是朱标货真价实的嫡子 。 至于说什么“国赖长君” , 就更说不通了 。 朱允炆年岁本来就不大(册立时16岁) , 他在岁数上也比朱允熥年长不到一岁 。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 , 朱允炆被册封为皇太孙别说有什么过硬理由和依据 , 本身就违背了太祖自己定的传承规则 。 那么太祖为什么要自抽耳光 , 违背自己定下的祖制呢?是朱允炆异于常人么?
【历史故事】为什么朱允炆能当皇帝,是他异于常人还是朱元璋有不切实际之想
文章图片
注:“东宫不待嫡 , 元子不并封”这种说法是明宣宗为册立庶子朱祁镇为皇太子而强行搞出来的 , 明太祖时皇朝没有这个说法 。
太祖不从自己的众儿子中去选 , 主要原因是此时他的嫡次子秦王朱樉已经彻底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了 。
太祖原本是对这个儿子是抱有厚望的 , 不但就藩的仪仗、护卫、赏赐等为诸藩王之首 , 太祖还任命秦王为宗人府(专司管理宗亲事务)的宗人令 。 但是秦王就藩后很快放飞自我并堕落 , 他不但沉迷酒色 , 还极其热衷于施虐取乐 。
这样的人当了皇帝 , 那是妥妥的暴君 , 如隋炀帝那样把明朝整个二世而亡也不稀奇 , 太祖自然不会也不敢去选他 。
跳过秦王去选自己中意的老三晋王朱棡或者老四燕王朱棣 , 那就更不可能了 。 首先跳过秦王会扰乱皇位传承的伦序规则 , “立贤”说起来很有道理 , 但是后世子孙各个都会认为自己“贤”的够资格当皇帝 , 会为皇朝埋下兄弟阋墙的隐患 。
其次在太祖沿北疆构筑的塞王体系中 , 晋王和燕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除了要领兵防御蒙古外 , 他俩还得互相掣肘以保证朝廷的威权 。
太祖并不是不知道藩王对朝廷的危害 , 太祖只是觉得这样可以消除外姓对他们朱氏皇族的威胁 。 更重要的是太祖认为他有办法让这种危害降低到皇帝可控的程度 , 藩王们互相掣肘就是他的办法之一 。
【历史故事】为什么朱允炆能当皇帝,是他异于常人还是朱元璋有不切实际之想
文章图片
让晋王和燕王中的任何一个登基称帝都会打破这种平衡 , 而且称帝的一王必然会视另一个为自己的重大威胁 , 兄弟相残就指日可待了 , 这恰恰是太祖不希望发生的 。
因为上述的原因 , 太祖才将目标转向了自己的孙子辈 。 那他为什么不选宗法伦序上更占理的朱允熥 , 而是选嫡子身份似是而非的朱允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