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沙亦强:碑帖拍卖市场十年散论( 二 )


由于各档拍品只按成交价区分 , 之间会存在很多转换机会 , 随着市场调整、趣味变化与藏者变更可升可降 , 而这正是拍卖市场的迷人魅力 。
通过梳理近10年来500多场次相关拍卖、4万余件次拍品的大致情况 , 相应数据可见表1 。
古籍|沙亦强:碑帖拍卖市场十年散论
文章图片
注:一般意义上 , 所谓“金石”已可包括碑帖 , 但也常见“金石碑帖”并列相称 。 表中数据包括碑帖、刻石、造像、砖拓、瓦当等拓本 , 而未计入青铜器物、古泉和印谱等拓本数据 。 由于碑帖类拍品总体数量仍然偏少 , 在现行统计体系中往往与金石类拍品混在一起 , 估算时需要进行区分 , 必然会存在统计偏差和遗漏 , 因而在年度总量中只能精确到10位 , 表中数字仅供参考 。
如果我们把视野延伸到2000年 , 俯瞰20年的变化 , 趋势可能更为明显 。
根据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数据 , 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间 , 碑帖的上拍总量才从200余件缓慢爬升至千件左右 , 10万元以上成交的精品总量只有百件左右 , 百万元以上成交的珍品更是不足10件 。
以此基础审视20年来碑帖拍卖市场的发展 , 可以对最近10年的变化有更深刻的感受 。 以更宏观的角度考量 , 这应该是碑帖市场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历经近百年沉寂后开启价值回归之旅的重要10年 。
市场:十年之盛
根据表1数据能够看出 , 碑帖市场10年来的发展进程总体上是稳步攀升态势 , 其速率和绝对值都显著高于上一个10年 , 可将此阶段大致分为初、中、高三级台阶 , 分别以2011年、2016年和2019年为节点年 。
初阶:2010年至2011年
碑帖进入拍场20多年来 , 起初仅作为书画或古籍专场的点缀 , 时有起伏 , 偶有亮点 , 但始终未成气候 , 也因此不被重视 。
2010年的情况呈现出新趋势的开端 , 这一年有40多个古籍专场上拍碑帖 , 总量超过1500件 。 而对这个数量的重要贡献之一 , 来自南京碑帖藏家杨季华的养志轩藏230余件碑帖在江苏拍卖总行的古籍善本专场上拍 。 这批碑帖质量可观;其中有的拍品几年后的价格有可能过百万元 , 而当年全场200多件碑帖尽管成交率高达90% , 总成交额也不过60余万元;与此相映成趣的是 , 这一年北京翰海秋拍的《宋拓兰亭序》竞拍出1680万元的天价 , 这个空前的纪录也许可以视为此后10年碑帖价值逐步回归的一个重要信号 。
2011年成为一个重要期间节点 , 其标志一是上拍总量达到2600余件 , 同比增幅达70%以上 , 后无来者;二是10万元以上成交的精品从上年的不到30件 , 一举突破百件 。 碑帖拍卖开设了前所未有过的6个专场 , 其中4个专场属于山东恒昌和山东金诺两家拍卖公司 , 合计拍品800余件 , 并分别创出了单场上拍碑帖超过400件和300件的纪录 。
此阶段似可称为有“市”无“场” , 偶有百万元级的珍品成交 , 便足以引发关注 。 每年虽有数百上千件交易量 , 但在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中阶:2012年至2016年
此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市场中的拍品规模很快稳定在4000件以上 。 从2012年起 , 碑帖市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发展阶跃 , 上拍规模几近翻番 , 由碑帖上拍的古籍专场和涉及的拍卖公司显著增加 , 带动金石类拍品开始有小批量上拍 , 成交精品已初成规模 , 百万元级珍品不再鲜见 。 如2015年11月的中国嘉德秋拍 , 其首开“常州王有林藏碑帖”专场 , 共12件拍品实现总成交额1743.4万元 , 其中的《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以862.5万元拍出 。
2016年成为再一个重要期间节点 , 该年的精品数量继2011年后再次超过百件;珍品更是层出不穷、争奇斗艳;精品与珍品的成批涌现使碑帖的市场价值得到快速提升;以广东崇正在当年春拍推出的《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拍出2070万元为翘楚 , 千万元级别的极品接连问世 , 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 不仅直接拉动碑帖市场交易额的大幅上升 , 而且成为当年艺术品交易的突出亮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