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崇祯处死陈新甲,诉说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凉

1642年 , 陈新甲将“议和协定”’放在桌面 , 家童以为是一般奏报 , 便将其交给各部门传抄 。 议和之事泄露 , 崇祯大怒 , 将陈新甲处死 。
【历史故事】崇祯处死陈新甲,诉说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凉
文章图片
陈新甲 , 四川人 , 明朝兵部尚书 , 善于决断 , 深受崇祯赏识 。 担任兵部尚书期间 , 陈新甲建议崇祯重用孙传庭、傅宗龙、汪乔年 , 力挽狂澜 。
陈新甲的能力 , 不用怀疑 , 但崇祯的政策摇摆不定 , 又不想承担责任 , 坑死了陈新甲 , 诉说着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哀 。
崇祯继位时 , 明朝江山岌岌可危 , 关外满清、关内起义军 , 以及东南沿海的殖民者 , 都让人头疼 。
满清、起义军、殖民者 , 明朝并非不能搞定 。 可惜 , 明朝因文官集团壮大 , 内部权力失衡 , 导致东南财税出了问题 , 朝廷力不从心 。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 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 明朝不但无法巩固边防 , 也无法招抚流民 , 让其安居乐业 。 如此 , 李自成、张献忠屡次战败 , 屡次投降 , 却能东山再起 。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 陈新甲主张议和 , 与清朝签署协定 , 然后集中兵力围剿李自成、张献忠 。 此时 , 皇太极为了巩固皇权 , 腾出精力来收拾“贝勒” , 也是倾向议和 。
相对崇祯而言 , 皇太极更需要议和 , 如果八旗旗主权力扩大 , 清朝的江山就未必是皇太极家族的 。 窝阔台家族丢失蒙古大汗之事 , 皇太极非常了解 。
【历史故事】崇祯处死陈新甲,诉说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凉
文章图片
议和本无可厚非 , 但明朝的文官不想议和 , 认为会“丢面子” 。 崇祯虽有议和的打算 , 却不敢拿到朝廷来讨论 , 而是私底下进行 。
如果崇祯有担当 , 也许议和会成功 , 但是崇祯没有 。 议和还是战斗 , 崇祯经常犹豫不决 , 又因平日杀戮过重 , 导致前线将领不知所措 。
1638年 , 督师卢象升率5000兵马迎战数万八旗精兵 , 在夜袭作战中踏破营垒十余处 。 谁知 , 杨嗣昌、高起潜把握不住崇祯的想法 , 没有出兵协助 , 导致功亏一篑 。
卢象升孤军奋战 , 杨嗣昌、高起潜不敢救援 , 结果卢象升阵亡 , 天下震动 。 战斗还是议和 , 崇祯摇摆不定 , 坑死了广大将领 。
陈新甲有能力 , 却把握不住皇帝的心理 , 结果也是很惨 。 1642年 , 洪承畴已经突破多尔衮设置的防线 , 连战连捷 , 皇太极被迫御驾亲征 。
松锦之战 , 明朝起初获胜 , 崇祯因筹集不到足够粮饷 , 只能连续派陈新甲去催促出兵 , 希望速战速决 , 导致溃败 。
【历史故事】崇祯处死陈新甲,诉说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凉
文章图片
松锦之战后 , 明朝元气大伤 , 李自成、张献忠再次活跃 , 崇祯焦头烂额 。 皇太极为了腾出精力收拾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 , 再次派人来议和 。
陈新甲想议和 , 平日又跟傅宗龙提起 , 傅宗龙又告知谢升 。 此时 , 谢升眼看局势不妙 , 便将这件事告诉崇祯 , 崇祯让陈新甲过来说明情况 。
内忧外患的局势 , 崇祯也想议和 , 却不敢拿上台面讨论 。 陈新甲主张议和 , 正符合皇帝的心意 , 崇祯便让陈新甲秘密联络清朝 , 商讨议和的内容 。
陈新甲做事不严 , 议和之事很快就被朝廷文官知道 , 但证据不足 , 也奈何不了陈新甲 , 议和正常进行 , 双方各有所需 。
朝廷弹劾奏折不断 , 陈新甲理应长记性 , 将事情办好 。 但是 , 陈新甲的一次疏忽大意 , 不但坏了议和大局 , 也坑了自己 。
一天 , 边关发来议和的密函 , 陈新甲将其放到桌面上 , 想次日再跟崇祯讨论 。 就是这么一疏忽 , 陈新甲付出了生命 。
【历史故事】崇祯处死陈新甲,诉说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凉
文章图片
按照惯例 , 日常各地的奏折 , 若非机密之事 , 都应该交由各部门传抄 , 然后下发到各地 。 陈新甲是兵部尚书 , 边防奏折 , 自然是由他来处理 。
陈新甲将“议和密函”放在桌面 , 家童以为是一般的奏报 , 就按照惯例将其交给各部门官员传抄 。 家童的“失误” , 引起了轩然大波 。
文官集团先发难 , 指责陈新甲议和之事 , 让崇祯十分难堪 。 崇祯下旨 , 让陈新甲自己解释 。 陈新甲不当回事 , 认为崇祯是“故意” , 做做样子罢了 。
议和之事 , 也是崇祯的意思 , 但崇祯不想承担责任 。 陈新甲不懂得揣摩崇祯的心理 , 非但不引罪自责 , 反而自诩其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