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沙漠——中国第五大沙漠

柴达木盆地沙漠简介

柴达木盆地沙漠——中国第五大沙漠

文章插图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东北部
面积:3.49万平方千米
气候: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柴达木沙漠是中国第五大沙漠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的腹地 。
柴达木盆地沙漠——中国第五大沙漠

文章插图
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柴达木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 , 位于青海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之中 , 海拔2500米~3000米 , 是中国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地区 。柴达木沙漠面积约占柴达木盆地总面积的1/3左右 。沙丘、戈壁、盐湖、盐土平原交错 。沙漠与风蚀地面积为3.5万平方千米 , 其中流沙约占70% , 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戈壁面积达4.5万平方千米 。其沙漠化面积大 , 分布较集中 , 类型较多 。随着气候的变化 , 人类活动的增加 , 沙区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 , 使原有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 河流水量日益减少 , 严重威胁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 并将制约柴达木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
柴达木沙漠干旱程度由东向西增大 , 东部年降水量在50毫米~170毫米 , 干燥度2.1~9.0;西部年降水量仅10毫米~25毫米 , 干燥度在9.0~20.0 。盆地中呈现出风蚀地、沙丘、戈壁、盐湖及盐土平原相互交错分布的景观 。
柴达木沙漠的沙丘分布比较零散 , 并多与戈壁交错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上 , 其中比较集中的是在盆地西南部的祁曼塔格山、沙松乌拉山北麓等地 , 形成一条大致呈西北—东南向的断续分布的沙带 。北部花海子和东部铁圭等地也有小面积的分布 。沙丘多为流动的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和沙垄 , 一般高5米~10米 , 更高的有20米~50米 。当然也有复合型沙丘链的分布 , 但面积很小 。一些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堆 , 则散布在洪积平原前缘潜水位较高的地带 。
“珍珠”镶在柴达木一条约20余米宽、七八米深的大土沟 , 沟底一条碧清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流过 。这条河宽不过3米 , 但是水流很急 , 从岸上能够清楚地看到水中随波飘动的水草和河底的石块 。大土沟向南延伸了数百米就分成了东西两岔 , 河水也分别来自两方 。越往南走 , 河水越小 , 两岸沟坡上的泉眼越来越多 。东边的土沟纵深大约不足一千米 , 正南方的一岔显得远一些 , 但相同的是沟的尽头便是河的源头 。
有的一处拥挤着许多个泉眼 , 它们热烈地拥在沟底 , 不分你我地欢快喷涌;有的独自傲立坡头 , 汹涌澎湃地展示着自己的身姿;有的泉大水旺 , 看上去非常类似“泉城”济南闻名遐迩的趵突泉;有的则是涓涓细流 , 文静得几乎让人分辨不出是泉眼 。由于泉水的涌动 , 随之冒出的细沙在泉眼周围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 。几汪大的泉眼 , 大概是源自不同的地层 , 带出的细纱色彩也各不相同 , 有的褐红 , 有的青灰 , 有的鹅黄 , 有的则显黑绿 , 它们周围还有无数的小泉在冒着气泡 , 仿佛从水底升起颗颗珍珠 。在一个拐弯处 , 细沙在河底形成一个人耳型的图案 , 整个耳郭饱满 , 中间向里凹进 , 显得惟妙惟肖;另一个大泉底部细沙的形状像一头大肥猪 , 身子圆鼓鼓的 , 黑色的蹄子隐约可见 , 还有一条细细的尾巴;一个有众多小泉包围的大泉喷出的细沙形成的图案不断变化 , 一会儿像和平鸽 , 一会儿又像娃娃脸;还有一个高帮大头皮鞋的图案 , 在鞋头和鞋跟处分别有一眼大泉 。鞋头处的大泉不间断地冒着 , 周围的红褐色细沙形成一个圆形 , 就像天上的太阳 。鞋跟处的是一眼间歇泉 , 泉水时冒时歇 , 红褐色细沙就像喷涌出的火山岩浆一样时断时续 , 形成大小不一的半圆形或月牙形 , 仿佛是夜空中的月亮 。两眼泉交相呼应 , 形成一幅日月同辉的图画 。这里的泉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断 , 无论旱涝 , 泉水的流量也不涨不消 , 即使在数九寒天也不会结冰 , 反而会冒出热气 。
这些美丽的沙漠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 , 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面积13.2亩 , 平均水深4.2米 。水质甘洌 , 澄清如镜 。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 。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淹没 , 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 。这种沙泉共生 , 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 , 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 , “山以灵而故鸣 , 水以神而益秀” 。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 , 还是泉边畅游 , 都会骋怀神往 。确有“鸣沙山怡性 , 月牙泉洗心”之感 。
月牙泉古称沙井 , 又名药泉 ,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 , 这里曾经是名流荟萃之地 。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 , 相互交融 , 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 , 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 , 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 , 古道驼铃 , 清泉绿洲”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 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 。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 , 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 , 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 ,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千米 , 因沙动成响而得名 。山为流沙积成 , 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 。汉代称沙角山 , 又名神沙山 , 晋代始称鸣沙山 。其山东西绵亘40余千米 , 南北宽约20余千米 , 主峰海拔1715米 , 沙垄相衔 , 盘桓回环 。沙随足落 , 经宿复初 , 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见 。
延伸阅读【柴达木盆地沙漠——中国第五大沙漠】根据数据显示 , 柴达木盆地沙漠化的面积正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 , 整个盆地沙化面积已达1212.99万公顷 。柴达木盆地从边缘到中心的地貌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沼泽、湖泊六个环形带 , 以干燥剥蚀山地、风积地貌、湖积和洪积地貌为主 , 属干旱风成的地貌组合 , 大部分沙漠、戈壁、风蚀残丘、盐沼和碱滩集中于此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 这个区域荒漠化日趋严重 , 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