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八年(1410年)十月 , 首封周王朱橚公然在开封修建殿堂 , 安放老爹太祖高皇帝的神主 , 进行祭祀 。 此举违反了老朱亲自制定的“支子不祭”制定 , 同样遭到明成祖的严厉斥责 。
“乙卯 , 上闻周王橚于国中作殿 , 奉祀太祖高皇帝 。 赐之书曰:‘礼 , 支子不祭 。 王国庙祀 , 则肇于始封之王 。 若太祖高皇帝之祀 , 朝廷自有宗庙 。 王今祀于国中 , 过矣 。 孔子曰:祭之以礼 。 若不得为而为之 , 不可为孝 。 王其审礼而行 , 毋贻物议 。 ’”(《明太宗实录》)
可弘治年间 , 晋王朱知烊之前的七代晋藩先王 , 皆属于父子传承 。 因此当其祖父朱奇源、生父朱表荣父凭子贵 , 分别被朝廷追封为晋靖王、晋怀王 , 升祔晋藩宗庙之时 , 若不进行祧庙 , 意味着宗庙之中将出现七座先王神主 , 这明显有违诸侯五庙的规制 。 可以王朱充燿奏疏观之 , 晋藩并没有进行祧庙 , 应当是将七代先王的神主都供奉在了宗庙之中 。
其二 , 秦、周、蜀三藩 , 经历了多次兄终弟及 , 这也为各藩在安置先王神主的过程中 , 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
亲亲、尊尊 , 是宗法制社会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原则及指导思想 , 所谓亲亲指要亲近亲属 , 所谓尊尊指要尊重尊贵的人 。 宗庙制度上 , 同样有这方面的体现 。 当出现兄终弟及这种继承方式时 , 按照亲亲原则 , 升祔宗庙之时 , 应当兄弟同昭穆 , 即兄弟占据同一个昭穆之位;可兄弟之间又存在继承关系 , 那么按照尊尊原则 , 宗庙之中应当兄弟异昭穆 , 及兄弟分占不同昭穆之位 。
文章图片
太原皇庙——晋藩宗庙
通过兄终弟及两代先君之间 , 到底是该按兄弟同昭穆的原则 , 还是该按兄弟异昭穆原则 , 自两周制定礼制起 , 直到清代属于经久不衰的永恒话题 , 晋、唐、宋等朝都有过这方面的争论 。 最终结果 , 也是时而东风压倒西风 , 时而西风压倒东风 , 甚至两晋时期围绕这一问题 , 有过多次反复 , 当真是够奇葩的 。
大明王朝的太庙也不能免俗 , “大礼议”的后半程 , 明世宗为了将自家老爹兴献皇帝弄进太庙 , 在兄弟同昭穆、兄弟异昭穆之间反复横跳 , 花样之繁多 , 简直是将群臣当猴耍 。
比如周藩在位的朱睦虽然是第八代周王 , 可在他之前周藩有过两次兄终弟及 , 故而乃是周定王朱橚的五世孙 , 若按照兄弟异昭穆 , 那周藩至此应当举行过两次祧庙仪式;可若是按兄弟同昭穆的规则 , 则此时周藩宗庙刚满员 , 等到他本人薨逝 , 才需进行祧庙 。 如此不就可以完美地避过祧庙难题了吗?
而代藩的六代先王全部属于父子相继 , 且朱充燿只是代懿王朱俊杖的庶长子 , 而非嫡长子 , 更没有取得世子名分 , 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 是以才不敢自专 , 将问题上交 , 使得藩王宗庙祧庙问题被摆在了明面上 。
这个任务被交到专门负责礼仪及宗室事务的礼部手中 。 礼部尚书李时奏称 , 藩王始封君是本支系的始祖 , 应当居宗庙之中 , 且百世不祧 , 其余诸王按世系降杀 , 亲尽则祧 , 故代藩伦序当祧代戾王朱逊煓 。 不过如此一来 , 又冒出来一个新的问题 , 那就是藩王宗庙与皇家太庙不同 , 只有寝殿 , 没有专门用以存放祧出神主的祧庙 。 对此礼部给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 即将被祧的神主收入始封君殿中存放 , 待每年合祭之时再取出进行祭祀 。
“今代府之庙 , 当以始封简王居中 , 百世不迁 。 次戾王、隐王、惠王、思王为五世 。 今懿王入祔 , 则戾王当以亲尽而祧 。 但诸侯无祧庙 , 戾王神主宜祧祔入简王之室 , 置襩藏之 。 隐王、惠王、思王以次上迁 , 而懿王神主并祔于第五庙 。 每岁暮 , 则出祧主行合祭之礼 , 庶于礼制隆杀得宜 。 诏如议 。 ”(《明世宗实录》)
文章图片
北京太庙祧庙
此后这一祧庙制度成为藩王宗庙的定制 , 比如万历六年(1578年)四月 , 淮恭王朱载坮的独子荣昌王朱翊镜上疏朝廷 , 称其父的神主升祔后 , 淮藩宗庙共存七庙 , 形似天子七庙之制于理不合 。 礼部就此提出依当年代藩宗庙祧庙原则 , 依昭穆定序进行祧庙 , 改正为五庙之数 。
由此可见 , 嘉靖八年 , 在代藩的推动下藩王宗庙制度 , 经过150年的发展 , 终于形成可供实行的成熟体系 。
顺便说一句 , 朱翊镜没有朱充燿幸运 。 朱充燿在为父亲服丧完毕之后成功上岸 , 顺利晋封代王 。 而朱翊镜却被熬死在了等待晋封的过程中 , 最终被二叔建昌王朱载坚捡了个大便宜 。 好在朱载坚晋封淮王之后 , 也没忘了侄子 , 在他的奏请下朱翊镜被追封为淮王 , 赐谥曰昭 。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二舅是谁?
- 【爱历史】《三国演义》中名列前茅的奇兵“丈八蛇矛”
- 【历史故事】天地会没能成功推翻清朝统治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 【游戏世界】《魔兽世界》9.2.7版本睿智改动,美服喷子率先发力
- 【历史故事】《三国志》里的刘焉是如何暴露野心的?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公道”,究竟是如何理解的?
- 【爱历史】关羽"降汉不降曹",曹操乐得"照单全収",关羽的地位如何?
- 【爱历史】杜牧虚构“项羽火烧阿房宫”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爱历史】“茅爷爷”西会福的历史渊源
- 【爱历史】十公主身份显赫,为何会冒着得罪当朝皇帝的风险为和家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