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悦宾饭馆:中国个体第一家,已传承至第三代,在北京胡同正常营业

悦宾饭馆在北京东城区翠花胡同43号 , 从中国美术馆斜对面的胡同口进去 , 走不多远 , 就看到一块醒目的红色招牌——“悦宾饭馆” 。 更引人注目的是 , 招牌上那“中国个体第一家”7个字!它代表了在曾经的中国诞生了一个新生事物 , 有敢于吃螃蟹的或先行一步的人;并且还在原址 , 说明从那时起一直走到现在 , 还在继续成长 。
【爱历史】悦宾饭馆:中国个体第一家,已传承至第三代,在北京胡同正常营业
文章图片
现在“悦宾饭馆”的门面(图源:网络)
悦宾饭馆是郭培基、刘桂仙夫妇开办的 。 在20世纪70年代末 , 他们已经是人到中年 。 有五个孩子 , 三个孩子在家待业 。 最小的两个也都是十五、十六岁的半大小子 , 就业温饱成了问题 。 夫妻俩很发愁 , 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吃饱饭 , 最好也让他们有点事做 , 以免他们无事生非去学坏 。
【爱历史】悦宾饭馆:中国个体第一家,已传承至第三代,在北京胡同正常营业
文章图片
年轻时郭培基、刘桂仙夫妇(图源:网络)
那时 , 郭大爷在北京内燃机厂当厨师 。 说起郭大爷的手艺 , 据说在结婚前 , 刘大妈还是郭大爷的师傅哦!结婚后 , 刘大妈就在一位领导家做饭 , 贴补家里 。 领导知道她家的难处后 , 关心地说了一句:你做饭手艺这么好 , 怎么不开个饭馆呢?
领导的一句话点拨了刘大妈 。 开饭馆是中国传统的生意 , 也是她的拿手好活 。 更为可贵的是 , 在当时的条件下 , 领导的话可能就是一种暗示 , 一个政策变化的方向标 。
在他们那个年代 , 哪有什么个体私营饭馆 , 只有国营和集体的 。 夫妇俩听人说 , 国营和集体归工商局工商科管 , 但像他们这种性质的归谁管就不知道了 。 情急之下 , 刘桂仙把家里的情况 , 写了个材料 , 向她家所在的街道办递交了申请 。 街道办的同志清楚她家的情况 , 马上给盖了章 , 意思就是批准你开饭馆 。
【爱历史】悦宾饭馆:中国个体第一家,已传承至第三代,在北京胡同正常营业
文章图片
八十年代刘桂仙与家人(图源:网络)
虽说同意了 , 但刘大妈心里还是不踏实 。 就又向北京东城区工商局提出了开饭馆的申请 。 东城区工商局的同志 , 看到刘大妈的申请后起初也很犯难 。 当时 , 对于个体户 , 只允许修理业、手工业的个体经营 , 其他行业没有相关政策 。 这对于工商局与个人都是不好处理的事情 。
另外 , 那是个一切凭票供应的年代 。 开饭馆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当时的粮油肉蛋副食都是凭票定量供应的 , 国营集体饭店有指标;如果没有相关政策 , 谁给私营饭馆粮油指标呢?不解决这个问题 , 即使批准了 , 也是寸步难行!
可贵的是 , 刘大妈并没有因为一次次被拒绝而放弃 。 她采取了死缠硬泡的“蘑菇”战术 , 天天步行一个多小时去工商局“上班” ,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的想法 。 也许是她的精神感动了工商局的同志 , 工商局的同志就安排人去她的家里做了调查 。 确实像她说的情况 , 有点手艺 , 就是想做点事解决家里的困难 。
工商局的同志就对刘大妈说 , 你也不要天天往这里跑了 。 现在私营饭店没有相关政策 , 我们不可能允诺你什么 , 也不可能批什么 。 你看这样行不行 , 你先筹备着 , 我们也向上级给你申请着 。
【爱历史】悦宾饭馆:中国个体第一家,已传承至第三代,在北京胡同正常营业
文章图片
1980年补办的临时营业执照(图源:网络)
他们计划在国庆节那天开业 。 郭培基和刘桂仙夫妇就腾出自家的一间房子当店堂 。 可以摆下4张桌子 , 一家七口挤在剩下的一间屋子里 。
1980年9月30日那天早晨 , 郭大爷照常出门上班 。 因为计划明天开业 , 刘大妈犯了难 , 不知做什么合适 。 更让他发愁的是粮油副食都要凭票供应 , 没有票拿什么去买食材做饭呢 。
最后 , 刘大妈拿着家中仅剩的36元钱 , 去了附近的菜市场 。 买了些时令的蔬菜 , 又买了4只鸭子 , 因为当时只有鸭子不要票证就可以购买 。 回去后 , 因为明天就开业 , 刘大妈准备就用这些食材 , 先做几道菜 。 让街坊邻居先尝一尝 , 试一试手艺 。
刘桂仙清楚记得那一天做了7道菜 , 香酥鸭、麻辣鸭、锅烧鸭……有一半的菜是鸭子菜 , 是鸭子撑起了她的饭馆!不料烹饪出的菜肴吸引来了周围的街坊邻居 , 胡同里挤满了人 , 那味道绝对是在国营饭店都吃不到的!
正式试营业了 。 当天关门后 , 他们紧张又兴奋地数了数钱 , 赚了50多元钱 。 这都相当于夫妇俩一个月的工资了 , 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