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青箬笠,绿蓑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斗笠和蓑衣 , 这代表着乡村淳朴风情的符号 , 过去是农人最为普遍的生产生活用具 。 遥远的记忆里 , 爷爷戴过、父亲穿过 , 我们小时候也披戴过 , 每每于下雨天 , 我们这些天马行空、无忧无虑的孩子披蓑衣、戴斗笠 , 冒雨踩雨、蹚水玩 , 也去清凌凌的小河、沟渠里钓鱼逮鱼 。
那一顶用高粱或青竹篾片编织的斗笠 , 宽宽的帽沿 , 尖尖角儿 , 韵味十足;那一袭用蓑衣草加苎麻线编成的蓑衣 , 上衣与下裙飘飘摆摆 , 散发出青草淡淡的香气 。 它们既可遮蔽骄阳 , 又能挡住风雨 , 而且穿戴起来轻便舒适 , 经久耐用 。
已经有好些年没有见到斗笠、蓑衣了 , 即使到最为偏僻的乡村寻觅 , 也难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 我的老友泊舟兄是市民协主席 , 喜欢收藏老物件 , 曾委托我到老家找一顶尖角斗笠和一领草蓑衣 , 我历经艰辛 , 总算寻到一领蓑衣 。 哪成想这老兄甚为不满 , 说是我送他的那件蓑衣不是蓑衣草编织的 , 用的竟然是化纤材料 。 我告诉他 , 也许只有在景区的农耕博物馆或农家乐的茅草房里 , 兴许还能觅得到 。
我还告诉泊舟兄 , “青箬笠 , 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 ”这两样老物件恐怕只能到古诗词里寻找 , 找寻那种空灵悠远的古意了 。
斗笠、蓑衣起始于何时 , 已不可考 , 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里 , 已经有了它们古朴的身影 , 《小雅.无羊》里云:“尔牧来思 , 何蓑何笠 , 或负其餱 。 ”“何”即“荷” , 意思是说:你到这青青草原来放牧 , 戴着青竹斗笠 , 身披黄草蓑衣 , 有时还背着充足的干粮饼 。 这是一首歌咏水丰草茂、牛羊成群的田园诗 , 牧人那副安适悠闲、怡然自乐的样子多么令人羡慕啊!
到了盛唐 , 笠和蓑渐渐普及起来 , 寻常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经常穿戴 。 唐代官员、也是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的储光羲曾写有《牧童词》:
不言牧田远 , 不道牧陂深 。诗风简朴 , 诗意悠然 , 牧童戴笠披蓑在山坡在草原放牧、观斗牛的景象 , 俨然一幅田园风情画 。 晚唐诗人栖蟾也有一首《牧童》诗:
所念牛驯扰 , 不乱牧童心 。
圆笠覆我首 , 长蓑披我襟 。
方将忧暑雨 , 亦以惧寒阴 。
【苏轼|青箬笠,绿蓑衣】大牛隐层坂 , 小牛穿近林 。
同类相鼓舞 , 触物成讴吟 。
取乐须臾间 , 宁问声与音 。
牛得自由骑 , 春风细雨飞 。写得更为浅显直白 , 小小牧童披着蓑衣 , 吹着竹笛 , 骑在弯弯的牛背上 , 与世无争 , 天性悠然 , 这样的画面更是美妙 。
青山青草里 , 一笛一蓑衣 。
日出唱歌去 , 月明抚掌归 。
何人得似尔 , 无是亦无非 。
不光是艳羡 , 有的诗人也曾在幼时做过披戴笠蓑的放牛娃 。 明代“理学名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在《百牛图》题诗中言:
我本农家子 , 童年曾作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