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些行为,看似不懂事,也许是心理需求未被满足,父母要了解

去朋友小李家做客 , 她家两岁多的女儿贝贝有点内向 , 见了我们一直躲在妈妈身后 。
小李劝贝贝跟我们打招呼 , 贝贝轻轻地喊了我们 , 就又缩回妈妈身后了 。 接下来 , 小李去哪儿 , 贝贝就跟到哪儿 。
小李无奈地说 , 孩子太缠她了 。
两三岁的孩子爱缠着父母 , 这其实很常见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 随着他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 , 他们的好奇心也渐渐增强 , 他们喜欢探索世界时 , 不再满足于用手抓、摸、用眼看等 , 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心理需求 。
生活中 , 孩子的某些行为 , 看似不懂事 , 也许是心理需求未被满足 , 父母要了解 。
孩子的一些行为,看似不懂事,也许是心理需求未被满足,父母要了解
文章图片
心理学家李群锋老师认为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 有几种心理需求是父母常常忽略的 ,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感依赖的需求
孩子的情感依赖需求主要体现在低幼宝宝身上 , 像上面说的贝贝 , 妈妈去哪儿 , 她就跟到哪儿 , 这就是情感依赖的一种表现 。
孩子小的时候 , 正是依赖妈妈的时候 , 有的孩子即使十几岁、二十几岁 , 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喊妈妈 , 看到妈妈不在 , 会习惯性地问“我妈呢” , 就是因为幼年的经历 , 让他们特别依赖妈妈 。
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 觉得他们太缠人 , 同时担心孩子过于依赖自己而不能独立 , 所以会大声斥责孩子 , 企图让孩子不再缠着自己 。
其实这样做会让孩子从小害怕父母 , 不敢跟父母亲近 。
当孩子在某一阶段变得“缠人”的时候 , 父母别烦恼 , 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 , 满足了孩子的情感依赖需求 , 孩子慢慢地就不再缠着父母了 。
孩子的一些行为,看似不懂事,也许是心理需求未被满足,父母要了解
文章图片
2、归属感的需求
归属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 , 在年幼的孩子身上 , 归属感体现得更明显 。
作为家庭的一分子 , 孩子渴望融入其中 , 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不过 , 有时候父母不经意的做法 , 会伤了孩子的心 。
比如 , 孩子看到妈妈在做饭 , 爸爸在浇花 , 开心地对爸爸说 , 他也想浇花 。
爸爸害怕他把水洒在地上 , 就拒绝了他 。
孩子又提出 , 帮妈妈洗菜 , 妈妈担心他把厨房弄乱 , 还浪费水 , 也拒绝了他 。 孩子很失落 , 觉得被父母嫌弃了 , 再也不想做家务了 。
日常生活中 , 父母要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机会 , 让他做一些家务 , 或者帮助家庭中的其他成员 , 并对孩子真诚地表示感谢 , 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
这样一来 , 孩子的归属感就建立了 。
孩子的一些行为,看似不懂事,也许是心理需求未被满足,父母要了解
文章图片
3、被关注的需求
一些父母忙于生计 , 对孩子的关注不够 。 而孩子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 有时候 , 孩子们就会想出一些破坏行为 , 来引发父母的关注 。
妈妈工作了一天 , 吃完饭 , 洗完澡 , 只想舒服地躺下睡一觉 , 儿子却缠着她给他讲故事 。
讲完一本 , 妈妈闭上眼不想讲了 , 儿子把书重重地拍了一下 , 跳下床在地板上跺了几下脚 。
妈妈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 。
孩子很会察言观色 , 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惹恼父母 。
儿子觉得妈妈不爱自己了 , 但又渴望得到妈妈的关注 , 于是做出了以上行为 , 来惹恼妈妈 , 这样妈妈的注意力就又回到自己身上了 。
其实孩子们有时接收到的信号是错误的 。 比如上面这位妈妈 , 不想给儿子讲故事是因为她太累了 , 并不是不喜欢他 。
所以 , 父母们平时再忙 , 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互动 ,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
当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 , 分析孩子是否在故意引起自己关注 , 从而尽快孩子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 。
孩子的一些行为,看似不懂事,也许是心理需求未被满足,父母要了解
文章图片
4、被尊重的需求
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 , 孩子也不例外 。
不过 , 父母常常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孩子 , 尤其是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 , 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损 , 心理受伤 。
比如 , 妈妈收拾屋子 , 很自然地把孩子的画、玩过的贴纸书等收起来装进箱子 , 准备卖废品 。
或者妈妈不经孩子同意 , 私自扔掉孩子的玩具 , 在她看来 , 那些玩具已经破旧不堪了 , 孩子也不玩 , 占地方 , 不如扔掉 。
孩子一旦知道这些 , 就会很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