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杰看史记|此人功绩至今成谜,被历史漏掉的东吴开国第一丞相是谁

三国志里吴书的第七传 , 记载了四位孙吴前期到中期历史上位极人臣的重磅级人物 , 张昭、顾雍、诸葛瑾、步骘 。 鉴于他们在孙吴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建国路上的突出贡献 , 我们可以把吴书第七称为《吴相传》 。 但遗憾的是 , 有一位在同期历史上同样位极人臣的老先生 , 却没有出现在《吴相传》里 , 而论其贡献与成就 , 很可能比上述这四位中任何一人都要高 , 他就是孙权称王(即吴国正式建国)后的首任丞相——孙邵 。
孙邵不是孙权的本族人 , 生长在青州北海国 , 曾经受知于国相孔融 , 当了孔融的功曹 。 其后 , 在扬州刺史刘繇下面作官 , 于刘繇战败以后 , 被孙策收用 。 孙权上台以后 , 他劝孙权对许县朝廷纳贡上表 , 弄好了对曹操的关系 , 颇受孙权赏识 。
孙权先后任命孙邵为庐江郡太守(继李术之任) , 与车骑将军长史 。 那时候已经是建安十四年 , 在孙权与刘备于建安十三年打胜了曹操以后 , 刘备上表推荐孙权为“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
再过了十几年 , 孙权于公元222年的秋天称王 , 定国号为“吴” , 年号为“黄武” 。
伟杰看史记|此人功绩至今成谜,被历史漏掉的东吴开国第一丞相是谁
文章图片
孙权正式确立自己的政权后 , 论功封赏 。 但在丞相一职上他却犹豫不定 , 张昭和孙邵毫无争议地成为唯二的候选人:论资历 , 两人同为一国元老 , 论功勋 , 两人同样显赫;论人缘 , 两人也都深得众臣爱戴 。 最后孙权考虑再三 , 放弃多次直言劝谏而引起不快的托孤重臣张昭 , 封他当年在阳羡做县长时的老师孙邵为吴国首任丞相 , 加威远将军 , 并封阳羡侯 。
孙邵位居丞相 , 而在《三国志》的吴的部分竟然没有一卷或一分卷的传记 , 这是因为他与一位姓张名温的格格不入 , 而陈寿所根据的史料 , 是张温的“党羽”韦昭所写 。
孙邵当丞相 , 当到黄武四年五月病故 。 《吴录》说他享年三十六岁 , 费解 。 当时 , 孙权已经实岁四十四岁;孙邵作过刘繇的僚屑 , 不可能年纪比孙权还小了八岁(孙邵死时的年龄 , 可能是六十三岁 , 被抄写的人错成三十六岁) 。
黄武二年 , 悲剧发生了 。 这不仅是孙邵一人的悲剧 , 更是吴国吏治的悲剧 。 吴主认为当时的官僚选举制度存在弊端 , 希望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 , 但这样的改革又势必与江东各大家族的利益不合 。 因此他依照太傅张温的推荐 , 起用了没有太大后台的吴郡人暨艳 , 担任选曹郎(随后升任选曹尚书) , 令其直接听命于自己 。
伟杰看史记|此人功绩至今成谜,被历史漏掉的东吴开国第一丞相是谁
文章图片
暨艳上位之后 , 立即发起大规模的官吏考察运动 , 措施十分严厉 , 不称职的官员们几乎都被弹劾降级 , 能保住官职的人不到十分之一 。 被弹劾的这些人当中 , 有很多是当时江东的官二代 , 这些人几乎都被发配去军营充军 , 任由将军们指挥 。 这就好比现在让本科生或者官二代富二代去看大门 。 因此在这些读书人眼里 , 这简直就是不可理喻无法忍耐的 。 毫无疑问 , 暨艳的行为损害到了不少江东大族的既得利益 , 追溯其因 , 背后就是意图借机削弱江东各大豪门势力的吴主孙权 。
但暨艳 , 和他的举荐者张温 , 显然都是恃宠而骄的人 。 得到孙权信任和宠爱的他们 , 就在这一年 , 竟然把弹劾的矛头指向了丞相孙邵!理由是孙邵原来担任车骑将军长史时 , 其下属行为不检点 , 而孙邵觉察后未能及时制止 , 对下属显然是包庇纵容的态度 。 遭此弹劾 , 深知学生性格的孙老师惭愧地写了封奏折 , 深刻检讨自己的过失 , 并辞去丞相一职谢罪 。
这个时候还是重感情的权仔自己站了出来 。 他亲自上门 , 为老师做了一番思想工作 , 表示对所谓的“过失”不予追究的同时请求老师继续任职 。 与此同时 , 暨艳过分激进的改革措施彻底激怒了既得利益者们 。 很多在这场考核中被撤职的人纷纷上书 , 指责暨艳做事全凭感情不讲道理 , 请求孙权对暨艳进行处分 。 心虚的孙权不得已之下 , 只得跳过审判阶段 , 直接将暨艳赐死(也就是不给暨艳辩驳的机会) 。 吴国吏治闹剧就此暂告一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