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

【爱历史】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我觉得诸葛亮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是正确的 。 下面故宫历史网小编将会分为两个部分来谈谈我的论点 。
【爱历史】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
文章图片
一 , 国力 。 国力是否充裕 , 是两国战争的一个极大因素 。 蜀、魏二国在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 。 魏坐拥当时中国的三分之二 , 综合国力比蜀、吴两国相加还要厉害 。 就是这份差距 , 使魏延提出的计策更本不适用 。 国力包含很多种因素 , 人力、物力、财力等等 。 就是这些因素 , 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
1 , 人力 。 人力包括两种 , 一方面是人口 。 在冷兵器时代 , 肉搏的前线和后方都需要大量的人 。 五千兵马对于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国来说可说是极为重要的 。 因为蜀国的人口只有可怜的一百万左右 , 国中军队只有十万 。 五千精兵是十万的二十分之一 , 是蜀国部队的一个不少的组成部分 。 加上魏延手下的五千精兵是蜀国数一数二的部队 , 因此那五千精兵对于蜀国就更加重要 。 另一方面是人才 , 人口众多是多出人才的一个基础 , 教育水平是人才的另一个基础 。 经过两汉数百年的稳定发展后 , 魏国所占的中国三分之二的面积不仅不是老少边穷 , 而且大多是汉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富庶发达地区 。 魏国人力之强 , 蜀、吴地区如何可比?就当时而言 , 蜀国人才最为缺乏 。 而魏延是蜀国当时最出色的将军之一 , 决不能轻易失去 。 由于子午谷之计充满着危险 , 所以蜀国绝对不值得冒着失去五千精兵与魏延这么大的危险去进行子午谷之计 。 诸葛亮不采用魏延的计策绝对是正确的 。
【爱历史】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
文章图片
2 , 物力 。 当时的中原地带正值开发的盛年时期 , 并非现在的黄土高坡 。 地域广袤的平原不但物产丰富 , 粮草充足 , 出的马好 , 而且地矿资源的开发也正当其时 。 草船借箭虽是虚构 , 但以魏的资源 , 真送你十万之雕翎箭也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 蜀虽号称天府之土 , 却小得可怜 , 仅仅一个成都平原是粮食基地 , 粮草远不足应付长线征伐 。 现在风景如画的西南在那时不过是穷山恶水而已 , 树木倒不少 , 矿产的探测和开发却还在启蒙阶段 , 完全不能与魏相比 。 诸葛亮北伐常常会出现粮草缺乏、运输艰难这个问题 。 加上 , 蜀中不产良马 , 蜀马只是些矮小的马匹 , 难以在关中平原上与魏国骑兵抗衡 。 蜀国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 , 在关中平原上就缺乏了机动力 , 恐怕会被魏国骑兵牵制 。 加上养马经费并非要进行北伐的蜀国所能承担的 。 所以 , 蜀国不能眼宽肚窄地去进行大规模的入侵 , 而需要逐步进发 。 因为如果发生大规模而长久的战事 , 蜀国的国力绝对不能应付 。 假设兵出子午古奇袭成功 , 而蜀军又成功占领了长安一带 , 魏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 必定倾起大半国之军力与蜀汉决一雌雄 , 因为长安算是曹魏的西北基地 。 就算蜀汉士兵素质都优于曹魏 , 但魏军兵力却数倍于蜀汉 。 对于当时国力不足、补给不继的蜀国 , 若以寡敌众必定形势不利 。 以蜀汉的兵力只能扰敌而无法对抗魏国全国兵力 。 诸葛亮的谨慎是正确的 , 如采用魏延之险计 , 万一有半点闪失 , 那所带给蜀国的是不可挽回的惨局 。
3 , 关中能带来的国力 。 很多人说 , 占领关中就能为蜀国国力提供很大的帮助 。 但是经过董卓之乱、马超叛乱之后 , 关中已难复昔日光彩 , 能给蜀国的帮助极少 。 既然占领关中也不能为蜀国的国力带来多少生气 , 倒不如占领西凉 , 以免冒险 。
【爱历史】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
文章图片
国力部分总结:由于蜀国国力不足 , 根本不适合进行像子午谷之计这样的冒险 。 所以诸葛亮不应该采用魏延的险计 。
二 , 战略 。 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 , 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 , 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 , 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 。 加上兵出子午谷若作为一次战役来看 , 确实有赢的可能性 , 但赢也是局部战役的一次胜利而已 , 蜀汉能因此就一举击溃北魏么?更何况魏延取胜的机会是十分渺小的 。 1 , 难以完成的子午谷之计 。 完成子午之计必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同时满足 , 一个不能少)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 , 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 , 循子午谷到长安 , 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 。 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 , 不作抵抗 。 第三:夏侯楙逃跑时 , 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 。 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 而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 , 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 , 增援魏延 。 第五:万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 , 没有魏军拦阻 。 以上五点都是完成子午谷之计必需的环节 , 但是都难以如同魏延所想般完成 。 先说第一个 , 首先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到达长安吗?子午谷道长约600里 , 两边高山对峙 , 中间水流湍急 , 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栈道通行 。 如果中间有坏道 。 就必须停下来修复后 , 才能继续通行 。 如果坏道一多 , 修复的时间就会很长 , 也就会延迟到达长安的时间 , 如果不能在10天内到达长安 , 那么魏军的细作就可能会得到情报而有所准备 , 使蜀军失去奇袭的效果 。 而且两年之后 , 魏军都督曹真伐蜀时就是从子午道走的 , 《三国志 。 魏书 。 曹真传》说:“会大霖雨三十余日 , 或栈道断绝 。 ”《三国志 。 魏书 。 王朗附王肃传》也有说道:“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 , 治道功夫 , 战士悉作 。 ”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 , 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 。 再说第二个 , 魏军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这是事实 , 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 , 必弃城逃走”呢?弃城而走在魏国是极大的罪 , 夏侯楙虽然是曹操的亲戚 , 也不敢冒这个危险吧 。 如果他不弃城逃走 , 而是据城而守 , 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就算长安守军再差再少 , 据城而守 , 难道会被区区五千兵马攻破?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走 , 还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这个有胆有谋的郭淮已成为雍州刺史 , 当时正在天水 。 就算长安被攻破 , 那么蜀国军队就处在天水魏军与来援的魏军两处的夹击 , 怎能长久?再说第三点 。 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 , 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如果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干脆将其付之一炬的话 , 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再说第四点 , 谁又能保证关东援军一定会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 远的不说 , 就拿司马懿袭击孟达来说 , 孟达估计司马懿要一个月后才能赶到上庸 , 结果司马懿只用了短短的8天时间就赶到了 , 杀了孟达个措手不及 。 而且从关东到关中 , 一路上一马平川 , 没有什么天然屏障 , 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 。 “蜀道难 , 难于上青天” 。 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 , 要行千里栈道 , 加上一路还有曹军从中阻拦 , 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 , 魏延军被曹军灭掉不说 , 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 , 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 最后说第五点 , 魏延根本不能担保在子午谷中没有魏军与魏军探子 , 如果有魏军和探子在道中等着魏延 , 那么不但魏延的计策泡汤 , 就连能否到达长安都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