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文武太监——郑和

公元1399年 , 燕王朱棣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 , 随后挥师南下 , 史称“靖难之役” 。 时任君主建文帝启用李景隆为主将 , 统领大明主力北伐 。
然而此时的明朝 , 经历了洪武时期的功臣清洗之后 , 朝中剩余武将虽说不是酒囊饭袋之徒 , 但和长年在边境与北元作战的燕王朱棣相比 , 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文武太监——郑和
文章图片
朱棣仅用时四年就消灭明军主力 , 攻占应天府 , 建文帝下落不明 , 燕王正式登基 , 是为永乐大帝 。 而在朱棣夺位之后 , 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 ,
而大名鼎鼎的三保太监郑和 , 在此时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
出海寻人
由于建文帝下落不明 , 谋逆登基的燕王十分担忧日后会有人打出建文帝的旗号图谋不轨 ,
于是派出亲信在全国进行大范围的搜寻 。
为了确保搜寻者的忠诚 , 永乐帝决定改变洪武大帝定下的宦官不能干政的规定 ,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文武太监——郑和】在锦衣卫的基础上设立由太监主导的特务机构——东厂 。 而曾经燕王府的太监总管郑和 , 自然也成了东厂厂公的不二人选 。
郑和本名不详 , 靖难之役时因战功被朱棣赐姓为郑 。 自燕王谋划起事时起 , 郑和就随燕王左右 , 参与战略决策以及军事指挥行动 , 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太监 。
公元1405年 , 永乐帝命郑和为西洋正使太监 , 率船队出使海外 , 此次大规模的航海行动的目的有两个 ,
一是调查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 二是显露大明国威 , 扬名海外 。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文武太监——郑和
文章图片
而郑和之所以能从一干人等脱颖而出 , 被授命为西洋正使太监 , 是因为其出色的军事能力以及外交能力 , 加上年龄正值壮年 , 能够承受远洋航行带来的
健康风险 。
此外 , 郑和因是
回民出身 , 后改信佛教 ,
具有伊斯兰教和佛教两种宗教背景 , 有助于其开展外交活动 。
西洋之旅
在朱棣和整个大明朝国力的加持下 , 郑和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 , 几百艘大船组成的船队 , 满载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 , 在明军战船的掩护下前往西洋地区 。
首次西洋之旅 , 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顺利 。
途经爪哇国时 ,
时逢爪哇内战 , 郑和船队部分海员被爪哇国误认敌军而惨遭伤害 , 随军部将申请登岸作战 , 郑和认为航海之行的首要目标是寻找建文帝 , 而不是擅起刀兵 , 郑和决定派人与爪哇君主谈判 , 经过双方协定 , 爪哇国交出下令击杀郑和船队海员的长官 , 此事得以和平解决 。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文武太监——郑和
文章图片
结束爪哇国的行程后 , 郑和率船队继续向南航行 ,
途径马六甲海峡处的三佛齐王国旧港 , 郑和决定全体船员在此地暂时休整 。
在此期间 , 旧港华侨前来参见郑和 , 告知其马六甲一带海盗猖獗 , 其中势力最大者当属
潮州籍海盗陈祖义 , 拥有大小战船近百艘 , 喽啰万余人 , 短短数年竟打劫船只数万条之多 。 在当地居民的恳求下 , 郑和决定剿灭陈祖义 , 本着不兴刀兵的原则 , 郑和派人前往陈祖义居所 ,
试图将其招降 , 将其海盗纳入远洋船队旗下 。
然而长年累月的劫掠生活 , 已经将一个人的智慧及理智消耗殆尽 , 陈祖义见郑和船队声势浩大 , 货物之多 , 于是打起了劫掠郑和宝船的主意 。
为了能够接近宝船 , 陈祖义向来人表明归降大明之心 , 待到其返回郑和处后 , 陈祖义便纠集起了一批海盗 , 乘坐数艘战船前往郑和处诈降 , 意图在郑和接见他们之时袭击宝船 。
然而此等伎俩又怎能骗过身经百战的郑和 , 于是郑和决定将计就计 , 将陈祖义的海盗船引至包围圈中 。 陈祖义见计谋被识破 , 决定利用自己对附近的海域熟悉度负隅顽抗 , 但是以劫掠为生的海盗又怎么能是大明水军的对手 。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文武太监——郑和
文章图片
少顷 , 陈祖义海盗军就被郑和水军全数歼灭 , 陈祖义本人也成了阶下囚 ,
自此 , 盘踞在马六甲一带最大的海盗集团被一举歼灭 , 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畅通 。
是非功过
郑和回航之后 , 虽然带来了大量的货物及特产 , 但是并没有探明建文帝的下落 。 朱棣决定再次远洋航行 , 于是郑和在随后数十年间 , 前后共七次前往西方 , 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世之功 。 带来了大量的珍宝以及各地宗教经典 , 而大明天威也传至四海八方 。 甚至非洲以及阿拉伯半岛诸国都派遣使臣前往大明朝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