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艺评|经典永不褪色
:原题为_新民晚报|新民艺评|经典永不褪色。
文章图片
影片《祝福》是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全国一盘棋”的典范 。 1955年 , 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 , 夏衍改编鲁迅小说《祝福》 , 仅花10天时间就完成剧本 , 交上影厂组织拍摄 , 上影决定由桑弧执导 。 当主创人员赴浙东选看外景时 , 突然传来《祝福》由上影转让北影的指令 。 1956年4月 , 桑弧挂帅的北影摄制组成立 , 这时距10月份公映已不足半年 。 摄制组克服种种困难 , 终于确保文化部于10月19日隆重举行《祝福》献映式 。
在国内外热映一片叫好声中 , 有评论家提出商榷意见 , 主要针对祥林嫂到土地庙“砍门槛”这一增添的情节 , 认为“违背人物性格发展规律” 。 当年文化界争鸣气氛活跃 , 桑弧在导演阐述中强调:“祥林嫂拿菜刀去砍庙门的门槛 , 一直到死为止 , 她的精神状态夹杂着疑惑和愤慨 , 而不是单纯的穷苦潦倒 。 ”这场关于电影改编的探讨 , 为“忠于原著”和编导再创作之间的弹性提供了一个范例 。 想不到延续半个多世纪 , 至今还有网友在网上各抒己见 , 由此折射出影片持久的影响力 。
《祝福》是1949年后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 内中也有故事 。 1954年秋 , 国家电影局从各电影厂抽调15名技术骨干 , 组团赴苏联考察学习 , 在莫斯科电影大学专攻彩色电影摄制 。 带队的是北影厂厂长汪洋 , 实习团成员回国后被统一安排进北影厂 , 体现集中优势拍好彩色故事片的决心 。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 《祝福》被选中搬上银幕 , 由黑白片变为彩色片 , 出品方由上影变更为北影 。 桑弧和白杨、魏鹤龄迅即北上 , 投入《祝福》的拍摄 。 电影是综合性艺术 , 幕后工作群的付出往往不为人知 。 当初拍彩色电影是全新的挑战 , 无论摄影、照明、化妆、道具都遇到新问题 , 洗印技师更是白手起家 , 结合留苏实习经验 , 精心把控东德进口爱克发日光型彩色底片的色调及色彩还原 , 使《祝福》成为一部足以代表当时最高电影水平的佳作 。 时过境迁 , 《祝福》与所有老电影一样 , 彩底褪色明显 , 几乎“惨不忍睹” 。 如何保存保护民族电影遗产就这样提上了议事日程 。
2011年 , 我在巴黎出席中国电影展期间 , 有机会参观法国国家电影资料库 。 记得东道主小心翼翼捧出一个拷贝盒展示 , 标贴的“卢米埃尔”姓氏赫然显露 , 让中国客人瞬间穿越 , 零距离感应到19世纪末卢米埃尔电影拷贝的原始气场 。 我们还参观了巴黎修复电影拷贝的工作室 , 领略到数字技术的神奇 。 当我观看同一段拷贝修复前后的样片对照时 , 产生了“蜘蛛人”洗刷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感觉 , 原本“蓬头垢面”模糊褪色的影像 , 经数字化洗礼后变得焕然一新 , “七彩”可鉴 。
年初 , 上影节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对《祝福》进行4K修复 , 结果成功入围戛纳电影节经典单元 。 本届上影节开票首日 , 《祝福》瞬间被秒杀;随后加映两场 , 又告售罄 。
岁月无声 , 电影万岁 。 《祝福》不褪色 , 经典永流传 。 (李亦中)
【新民晚报|新民艺评|经典永不褪色】(作者系桑弧之子)
- 新民晚报|失主你在哪里?珍贵的3枚勋章在等你
- 新民晚报|《繁花》初露真容,胡歌领衔“亮声”
- 新民晚报|寻找云闪付魔都达人,赢迪士尼门票,全年《新民晚报》
- 新民晚报|红色电波发新声!“红色故事联盟”在盐城启动
- 新民晚报|《繁花》初露真容,胡歌“亮声”
- 新民晚报|上港完胜华夏幸福喜提二连胜 外援攻击线擦出火花了!
- 新民晚报|视频 | 来自贸区买飞机!意大利阿尔卑斯飞机首个中国展厅揭幕
- 新民晚报|“十五的月亮十四圆”,少见但不奇怪
- 新民网|感谢你,一届特别的电影节——写在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之际
- 新民晚报|这样的水上移动医院你见过没?监护室和负压病房一个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