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探索垃圾分类的陪读妈妈们:清理172车垃圾,主攻厨余“消化”( 三 )


也有村民觉得这是“瞎折腾” , 不愿意配合 。 “我不给你倒不就完了吗?我到时候拿到村子外面去 , 马路边哪一撇不行?”杨婧记得 , 有次入户时一个中年村民态度强硬 。
“那今天我先帮您分了吧” 。 言谈间 , 杨婧蹲下身 , 用手将他家垃圾桶里的厨余等垃圾一一分开 。 见此情形 , 这位村民态度终于有所缓和 , 并开始配合垃圾回收工作 。 一位村民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志愿者在上门时 , 经常直接上手帮忙 , “觉得她们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有距离感 。 ”
在村民的支持下 , 辛庄村的垃圾分类的回收率和分拣率 , 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标准 。 村民产生的大部分垃圾都是厨余 , 均被存放起来用于制作酵素 , 计划用以提高村内草莓种植户的产量 。
志愿者们也进行数据统计 。 2016年底 , 辛庄村垃圾产量大大下降 , 仅为原来的三成 。
垃圾分类|探索垃圾分类的陪读妈妈们:清理172车垃圾,主攻厨余“消化”
文章插图
环卫工人按时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郑新洽 摄
从垃圾分类推广到遭遇瓶颈
辛庄村启动垃圾分类后不久 , 陪读妈妈卢雁频最先提出 , 要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村庄 。
大家也知道其中的困难 。 辛庄村的情况较为特殊 , 这里有很多外来的城市家庭 , 可以带动村民垃圾分类 , 而其他村并不具备这种条件 。 如何与其他村的村民们沟通 , 推行的可能性多大 , 推行后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 一切都未可知 。
杨婧认为 , 目前的模式还不够完善 , 但还是帮着联系 , 尝试向周边10余个村庄进行推广 , 进行垃圾分类的宣讲 。 此后兴寿镇有20多个村庄开启了垃圾分类 。
回忆在兴寿镇下苑村第一次做宣讲时的情形 , 志愿者唐莹莹说 , 她先给村民放映纪录片“垃圾围城” , 然后讲述垃圾分类与生活的关联 , 也教村民怎样利用家里的厨余做酵素 , 如何堆肥 。 结束活动后 , 现场招募志愿者 , 村里一下就有14个阿姨报名登记 。
推广的同时 , 辛庄村内的垃圾分类 , 由于缺乏良好的后续处理方案 , 开始面临困境 。
因厨余收集速度太快 , 酵素产品本身又无相关标准 , 贸然投放到高产值的草莓密闭鹏中 , 是种植户们不愿意承担的高风险行为 。 生产出来的100吨酵素被一桶桶堆放 , 无人使用 。
酵素方案搁浅后 , 杨婧和伙伴们开始转而探索“厨余堆肥” , 但首先便遭到村内环卫工人的抵触 。 “他们觉得这东西也不会有人用 , 还又脏又热 , 甚至开始劝说村民 , 不用再分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