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虚拟偶像密集进入大众视线 折射出怎样的文化心态?( 二 )


“二次元时代的年轻人渴望无菌审美 , 他们倾向选择那些不会让自己失望的虚拟人物 , 这样在情感认同上就会比较安全 。 至于偶像是真是假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 ”韩思琪说 。
如今虚拟偶像粉丝群体正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 一份关于2019年虚拟偶像的报告显示 , 粉丝对于虚拟KOL(关键意见领袖 , 也俗称“网红”)内容的参与度大约是真实KOL的3倍 。 而在社交媒体上 , 真实KOL需要发4倍于虚拟KOL的内容量 , 才能获得相同数量的粉丝 。 从俘获粉丝的效率上看 , 虚拟偶像已胜真人明星一筹 。
虚拟人物 , 是现实的镜像?
目前 ,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成熟 , 虚拟偶像的写实化程度迅速提升 。 它们已从早期的动漫卡通形象升级为如今的三维立体形象 , 与大众的距离也在不断拉近 。 如同人工智能能否取代真人一样 , 关于虚拟偶像能否为大多数人接受 , 能否成为现实世界常态的讨论 , 已经越来越火热 。
在柴金祥看来 , 虚拟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镜像 , 所有现实生活中的歌手、网红形态 , 未来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存在 。 然而 , 也有观点认为 , 尽管当下科技十分先进 , 但虚拟偶像在比拟真人偶像时 , 仍然有无法回避的短板 。 尤其是在神态、动作、互动能力等方面 , 还是会让部分观众觉得“膈应” 。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看来 , 虚拟偶像的走红有其现实基础 。 明星制度、明星文化已出现大周期式的代际更迭 , 新一代年轻人迫切期望参与到明星的形象塑造中 , 并左右文娱工业产品的生产流程 。 此类现象并非我国独有 , 在世界范围内 , 相似的文化现象也在上演 。
孙佳山举例 , 如海外虚拟偶像“Lil Miquela” , 它被设定为一名扎“丸子头”的洛杉矶女孩 。 它剪着普普通通的齐刘海 , 有牙缝 , 还长了小雀斑 , 在社交网站上像少女一样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它会替少数群体发声 , 这使得它拥有数百万粉丝 。 “Lil Miquela”的出现 , 满足了少数群体通过参与虚拟偶像形象塑造而完成集体性、想象性认同的需求 , 也为相关群体提供了情绪出口和发声渠道 。
“归根结底 , 无论是虚拟偶像 , 还是真人偶像 , 真正吸引人的都是背后的价值观和文化 。 ”次世文化创始人、有多年真人偶像运营和推广经验的陈燕认为 , 在当下社会语境中 , 虚拟偶像是全新的事物 , 它让社会文化更为多元而丰富 。
韩思琪认为 , 随着网络和技术的发展 , 虚拟和现实的关系将越来越不那么泾渭分明 , 而是互相渗透、影响 , 调取彼此的一些元素不断互动 。 在未来 , 世界必将愈发亦真亦幻 。 (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