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北京垃圾分类满仨月 居民已有好习惯
文章图片
宝盖胡同绿色生活驿站,居民们按分类处理垃圾已经成为习惯。
早晨7点半,燥热还没降临,北京城也没完全苏醒。宝盖胡同南口,徐大爷提溜着一袋垃圾,熟练地解开垃圾袋,倒入“厨余垃圾”桶,转身把垃圾袋扔进“其他垃圾”桶,“我天天这个点来扔垃圾,早就成习惯了。怎么分?门儿清啊!”
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经过三个月实践,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很多北京人的习惯。无论是清晨、中午、傍晚,无论在家门口、中转站、处理厂,关于垃圾分类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地进行着。关于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正在一点点改变我们的生活。
07:30
宝盖胡同
投放 老年人参与更多
徐大爷的垃圾分类习惯,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才养成的。一开始,他在家里尝试着将厨余垃圾分出来,但是总忘。后来他想了个辙,在家单独准备了一个盒子,专门放厨余垃圾,“这就忘不了了。”
【北京晚报|北京垃圾分类满仨月 居民已有好习惯】宝盖胡同南口的垃圾站,是建国门街道设置的绿色生活驿站,在2018年底投入使用。邢智磊是这里的垃圾收运责任人,他的手机号被公示在驿站的指引牌上。“经常接到电话,我们做得好的、不好的,大爷大妈们都给提出来。”
邢智磊说,在胡同里推广垃圾分类,比封闭式小区要难得多,连这个驿站的占地,都是社区经过反复工作,才完全清理出来的。他指着垃圾桶摆放的位置说:“这儿原来是一辆机动车的停车位,协商过后,给挪开了。”
李连舟是这个驿站的分类指导员,来来往往的居民们都说小李负责、细心。每个按标准分类垃圾的居民,还能到小李这儿来刷卡积分,攒够了积分,可以换取日用品。“你看我这已经367分了,到700分就能换大米。”张大妈对自己垃圾分类的成果很期待。
小李不但指导大家分类垃圾,还回收废旧报纸、纸箱、瓶子等。一对从二环外远道而来的老夫妇,特意用购物车拉着一堆旧报纸,到宝盖胡同的驿站来回收。老先生说,他们所在的小区没有这样的驿站,处理可回收垃圾不太方便。老两口卖了报纸换了钱,再顺道去一趟菜站买菜,已经成了每周都会做的固定动作。
邢智磊介绍,现在建国门街道有19个这样的驿站,此外还有流动吹哨的回收队伍。这三个月来,居民们垃圾分类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强。而且据他观察,老年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次数更多。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按标准扔垃圾、换积分的居民中,老年人的比例最高。
正说着,一对年轻夫妇也来扔垃圾,他们同样按照标准投放了厨余垃圾和垃圾袋。女主人说,垃圾分类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个家庭成员脑中,连孩子都能记住每种颜色的桶所对应的垃圾种类。
10:30
板井路垃圾中转站
转运 分错的垃圾少了
“附近社区里的生活垃圾,拉到我们这里主要进行两个处理,分拣出可回收物,将垃圾压缩后方便转运。”板井路垃圾站运营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这个垃圾清运中转站,也是海淀区密闭式清洁站机械化分类示范站,每天要处理40吨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被送到这里,进门先过称,数据实时传输到主管部门,保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称重后,垃圾会被统一倾倒进卸料口。地下装置会将这些垃圾抓取进分拣口,破袋后自动分拣出易腐物、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在卸料口边,有除臭设备不停歇地往外喷着雾化的液体,这是中转站用果皮等垃圾自制的酵素。
这里的垃圾分拣设备离地面4米左右,垃圾站围着设备搭出了一个二层平台,分拣口也在这里。采访人员在二层看到了几个大圆桶,一个桶里装着废弃的电池,已经快装满,“之前3个月就能捡出来两桶,现在这一桶是年初开始装,虽然有疫情影响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社区里安上了回收有害垃圾的红桶,大家不往其他垃圾桶里扔了。” 板井站运营负责人说。
- 经营|金徽酒获7.15亿元增资以提升品牌价值
- 行为|证监会2.4亿重罚乐视网欺诈发行
- 【】服贸会重要信息发布!北京市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 【】中国外汇储备“五连升” 达31646亿美元
- 央视网|新闻观察:北京自贸区呼之欲出 实施好营商环境改革4.0系列政策措施
- 2020年底|加码非油业务中石化开跨境闪购店
- 北京日报客户端|美国正式实施“群体免疫”?反科学的政治悲剧
- 澎湃新闻|北京:集体土地建租赁住房可获资金补助,集体宿舍5万元/间
- 上海检察|智能垃圾桶被假冒!竟是曾经的合作伙伴所为?
- 北京日报客户端|陈薇:重组新冠疫苗能有效覆盖病毒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