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李立遵为什么被北宋封为“赞普”?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 12岁的欺南陵温被人从家乡带至河湟地区(黄河、湟水流域 , 今青海东部) 。 由于他吐蕃王室后裔的身份 , “欺南陵温”迅速为吐蕃族群接受 , 声名鹊起被尊为“唃厮啰”(“唃”为佛 , “厮啰”为儿子) 。
宗哥部落首领李立遵最早认识到了“佛子”的号召力 , 抢先一步将其接到宗哥城(今青海平安县) , 尊为“赞普” 。
凭借其吐蕃王室后裔的金字招牌 , 周边大量吐蕃部落前来归附 。 很快就使李立遵“部族寝强 , 族帐甚盛 , 胜兵六七万” , 成了河湟流域吐蕃人的中心 。
此时的唃厮啰 , 对河湟政权毫无影响力可言 。 他基本相当于“吐蕃版的汉献帝” , 而李立遵则是“吐蕃版的曹操” , 行“携赞普以令诸蕃”之事 。 甚至 , 他们的私人关系都很像 , 李立遵也将二女相嫁(一说是妹妹) 。
部落军容的壮盛 , 让李立遵的野心开始按捺不住了 。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向东 , 也就是北宋的河(甘肃临夏)、渭(甘肃陇西)两州的附近发展势力 。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五月 , 李立遵以唃厮啰的名义 , 向北宋秦州之事投附 。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 北宋反应相当冷淡 , 只给唃厮啰授予了“殿直充巡检使”的草头官 。 李立遵对此官职很不满意 , 他觉得要对宋朝开战了 。
在宋史《续资政通鉴长编》中记载 ,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至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期间 , 李立遵、唃厮啰、温逋且等首领 , 连续向北宋“贡马、报捷、献首级、请求联兵伐党项” , 并求赐“爵命、官职、棒禄” 。 可见在这三年中 , 李立遵向宋朝展示了 , 有人、有枪、有马 , 希望得到北宋的“尊重”(授爵) 。 可结果 , 李立遵的动武非但没得到尊重 , 反而引起了北宋的警惕 。
【历史故事】李立遵为什么被北宋封为“赞普”?
文章图片
赵恒
《宋史》说:“上以戎人多诈 , 或生他变 , 命周文质监泾原军 , 曹玮知秦州兼两路沿边安抚使 , 以备之 。 ”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 凉州六谷部数万部众的归附 , 让李立遵更加狂妄了 。 他开始向北宋的秦(甘肃天水)、渭(甘肃陇西)投送细作 。
吐蕃王朝崩溃后 , 大量吐蕃族裔散居于河陇地区 , 在崇山峻岭间形成了大小不一的聚居部落 。 宋史对此有颇为详细的记载:“蕃人自仪、渭、泾、原、环、庆及镇戎、秦州、灵、夏皆有之 。 ”
北宋践祚后 , 为便于管理河、渭、秦、原等州 , 便把吐蕃和党项人 , 分为“生、熟户” , 凡“接连汉界 , 入州城者谓之熟户 , 居深山僻远、横遏寇略者谓之生户” 。 还在蕃人散居的地区 , 建立了一套管理机构 , 招纳蕃人充军、垦荒屯边 。 吐蕃首领则相继成为宋朝的命官 , 各统部族为宋尽忠 。 因此 , 北宋对宗喀地区吐蕃政权的情况 , 也不陌生 。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冬 , 宋使杨承吉出使宗哥 , 进行所谓“安抚” 。 杨承吉返朝后 , 献上了宗哥地图 , 并说李立遵“近筑一城 , 周回二里许 , 无他号令 , 但急鼓则增土 , 缓则下柞 , 不日而就” 。
虽然 , 宋使没有探知明确的情报 , 但李立遵积极备战的态势 , 显然尽入眼底 。
李立遵自己也有烦心事缠绕 , “佛子”唃厮啰渐渐长大 , 已开始有人投附 , 成了他的铁杆支持者 。
唃厮啰在罗织羽翼 , 李立遵感受到了直接的威胁 , 虽然他肯定不知道“衣带诏”是什么东西 , 但时不我待是肯定的 。
【历史故事】李立遵为什么被北宋封为“赞普”?
文章图片
曹玮
就在这一年 , 李立遵突然向北宋上表 , 要求北宋册封其为“赞普” 。 《宋史·曹玮传》载:“时唃厮啰强盛 , 立遵佐之 , 立遵乃上书求号‘赞普’” 。 可他的小心思 , 早被北宋朝秦州知事、名将曹玮一眼看透 。 他上书建议道:“赞普 , 可汗号也 。 立遵一言得之 , 何以处唃厮啰邪?且复有求 , 渐不可制 。 ”北宋朝廷断然拒绝了“当赞普”的请求 , 给了李立遵一个“保顺军节度使”的职务 。
欲求不满的李立遵恼羞成怒 , 开始在秦渭地区搞事 。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 他命细作至秦州东北的断头山 , 煽动当地蕃部“别立文法”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 “立遵因求赞普号未遂 , 有敌意 , 常派人‘至渭州缘边扇摇熟户 , 且令纳质 , 不尔 , 则破其聚落’ 。 因此 , 秦州‘熟户多为立遵耳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