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黄泥墙桃园,上海文庙那些曾经的“初代网红”

近日 , 关于“文庙要拆了”的消息在各种渠道四处传开 。 作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上海文庙真的会拆吗?显然不会 。 此处大家所说的“文庙” , 指的则是文庙周边街区 。 后者即将因旧区改造而被拆除 , 随之一同将告别的 , 则是那些承载了不少上海人青葱记忆的手办、文具、餐饮小店 。 文庙二字 , 对于申城而言 , 远不止于一座纪念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 , 已是人们怀念城市往昔生活的一种寄托 。
【历史故事】黄泥墙桃园,上海文庙那些曾经的“初代网红”
文章图片
梦花街雨夜
说到上海文庙 , 其最初位置并不在文庙路今址 。 翻开如今的上海地图 , 老城厢靠近小东门一带有一条聚奎街 , 这就是上海县城最早的文庙所在 。 1292年 , 上海建县后不久 , 县学就在此被建造 , 有正殿、讲堂及斋舍 。 之后经过元明两代屡次添建、修葺 , 至清朝年间 , 上海文庙已具规模 。 1853年小刀会起义爆发 , 义军首领刘丽川一度以上海文庙作为指挥部 。 1855年起义遭镇压后 , 文庙原址一同被毁 , 上海地方政府遂决定“移学于西城右营署基” , 也就是今天的位置重建文庙 。
从1855年到如今 , 将近170年的时间里 , 位于西门的上海文庙经历了废科举之后的落寞 , 见证了老城厢的市井繁华 , 如今又将迎来城市更新的物换星移 。 作为上海县城重要的地标 , 自迁址于此 , 文庙周边就不乏“网红” , 随着历史变迁 , 他们早已消逝 , 但却又不乏以别样的方式延续至今 , 陪伴着这座城市 。 这里 , 就让我们走进上海文庙那些曾经的“初代网红” 。
黄泥墙桃园
黄泥墙 , 这是一个在上海老城厢已湮灭多时的地名 。 大致位置就在今上海文庙南侧蓬莱路学前街一带 。 上海文庙迁到今址的那会儿 , 上海人赏桃品桃 , 黄泥墙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好去处 。
上海种植水蜜桃的历史自明代始 。 16世纪时期 , 顾氏在上海县城西北角建造了被誉为海上三大名园之一的露香园(今露香园路即得名于此) , 建园时从从外地引入众多桃树种于园内 , 此即为上海水蜜桃种植的开端 。
【历史故事】黄泥墙桃园,上海文庙那些曾经的“初代网红”
文章图片
1936年2月2日《金刚钻》上关于黄泥墙桃园的文章
明末清初 , 顾氏败落 , 露香园随之荒废 , 园中的桃树却果味甜美而得以延续 , 逐渐被人移栽 , 位于上海县城西南角的黄泥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处 。 移栽到黄泥墙的桃树 , 经过多年培育渐成气候 , 清咸丰年间 , 黄泥墙处有一座卫姓家族开辟的桃园 , 种有桃树300余株 , 每年春季都是桃花满园 , 到了夏天收获之时更是硕果累累 。 该园所出品的蜜桃有红色斑点 , 汁多味甜 , 远近闻名 。 时人有竹枝词曰:“瑶池仙味胜醇醪 , 异品争推水蜜桃 。 闻说黄泥墙更好 , 小红圈子认鹅毛” 。 到了光绪年间 , 桃园规模虽有缩小 , 但仍有桃树数十株 , 结果之时对外开放参观 , 游人可购买品尝 。 此后随着周边一带逐渐繁华 , 地价骤增 , 桃园遂被迁走 , 据记载迟至1930年代 , 老城厢西门一带还有一条“桃园路” , 即是得名于黄泥墙桃园 。
【历史故事】黄泥墙桃园,上海文庙那些曾经的“初代网红”
文章图片
黄泥墙今貌曹伟图
离开了黄泥墙的水蜜桃并没有告别上海人 , 该处桃树后传至沪郊龙华 , 成就了民国年间闻名的龙华水蜜桃 。 此后虽历经战火摧残但薪传不断 , 经过辗转迁徙 , 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南汇水蜜桃 , 仍然稳坐沪上网红水果的宝座 。
上海市立图书馆
1905年 , 清政府发布“上谕” , 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 ,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 科举制走到了它的尽头 。 受此影响 , 加之进入民国后 , 各类新思潮风起云涌 , 孔孟之道一度被与保守、陈旧画上等号 , 上海文庙也逐渐“边缘化” 。
所幸孔子所倡导的尊师重教传统在上海依然得到延续 , 文庙也在1930年被改为“上海民众教育馆” , 内部移栽树木花草 , 时人亦有称其为“文庙公园” 。 鉴于当时的上海 , 尤其是南市老城厢一带缺乏公立图书馆 , 市民阅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 1931年春 , 经上海市政府拨款2.5万元 , 由上海市教育局负责筹建上海市立图书馆 , 馆址就选在了上海文庙内的藏经阁旧址 。
1931年5月 , 上海市立图书馆动工 , 至年底基本建成 。 受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影响 , 该馆至1932年6月1日部分开放 , 提供杂志、小说类书籍借阅 。 这也是由上海市政府正式设置的第一个公立图书馆 。 1933年1月7日 , 上海市立图书馆全部开放 , 每日到馆借阅图书者达数百人 。 1934年 , 根据需求又增开儿童阅览室 , 成为老城厢地区重要的“阅读空间” , 据1936年的《申报年鉴》统计 , 1935年该馆藏书25157册 , 全年经费11549元 , 工作人员1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