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你以为古代参加举人大挑很简单吗?其实不然,原来还有这些要求

举人大挑对与挑举人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 从《吏部铨选则例》和《大挑则例》的规定来看 , 其对与挑举人的限制主要体现在科分、身份、程序等方面 。
【爱历史】你以为古代参加举人大挑很简单吗?其实不然,原来还有这些要求
文章图片
科分限制
对于与挑举人科分的限制 , 从举人大挑产生之时就已经存在了 。 举人大挑虽由举人拣选发展而来 , 但在科分限制上 , 其并未承袭举人拣选关于远近省的区别 。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上谕中写道:“从前壬申、辛巳两科会试后挑选 , 新科举人不与 。 今拟再扣一科 , 壬午、乙酉、两科 , 俱不准就挑 。 ”由于最开始的两次挑选属于皇帝额外加恩 , 所以其对各省举人的科分限制是一视同仁的 , 这种一视同仁在之后也得以延续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大挑时 , 由于距上届大挑不过六年 , 新进举人年纪较轻 , 因此扣除近四科举人不准与挑 。
【爱历史】你以为古代参加举人大挑很简单吗?其实不然,原来还有这些要求
文章图片
此例在乾隆年间的举人大挑中得以延续 。 至嘉庆六年(1801年)时 , 改为扣除近三科不挑 , 该规定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成为定例 , 嗣后大挑均遵例扣除近三科举人 。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大挑时 , 照例扣除了辛卯科(1831年)、壬辰科(1832年)、甲午科(1834年)近三科举人 。
该年的一等举人乡试科分主要分布在1800年庚申科到1828年戊子科之间 , 一共涵盖了14科 , 其中乡试中式在1810年-1828年之间的举人约占总数的96% , 而1819年-1828年间中举的举人被挑中的比例约占全体一等举人的79% 。
【爱历史】你以为古代参加举人大挑很简单吗?其实不然,原来还有这些要求
文章图片
这一方面说明了举人在中举后的二十余年间会比较积极地参加会试 , 另一方面也说明近二十年间中举的举人符合大挑一等的相关标准 。
身份限制
清代对与挑举人身份的限制包括两类 , 一类是基于亲属关系而导致的回避 , 另一类是因为举人拥有官员身份而产生的限制 。
1.举人基于亲属关系的回避
基于亲属关系的回避是指就挑举人因与朝廷大员之间存在亲属关系而导致的回避 。 嘉庆六年(1801年)大挑时 , 河南巡抚之弟挑中一等后因避嫌而被扣除 。
【爱历史】你以为古代参加举人大挑很简单吗?其实不然,原来还有这些要求
文章图片
皇帝对此专门下旨:“广东举人颜樾业经王大臣挑取一等 , 后因系颜检之弟 , 复经扣除 。 朕本欲俟会试揭晓后 , 另行加恩 , 今榜发未经中式 , 颜检平日居官公慎 , 伊弟颜樾着加恩仍作为一等 。 ”恢复了该举人大挑一等的身份 。
另外 , 若赴挑举人与王大臣存在亲属关系 , 按先前规定 , 该举人等是不得进入挑场的 。 不过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 , 朝廷对此做出了新的调整 。
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嘉庆)十三年谕 , 各项拣选人员 , 前经该部奏定新例 , 如钦派大臣内 , 有与应行大挑之员 , 系属姻亲宗族 , 即令赴挑者回避 。 本年大挑在即 , 各省举人现俱齐集候挑 , 不下三千数百人 。 若派出挑选各部院大臣有姻亲宗族 , 即将该举人回避 , 不准与挑 , 未免向隅 。
【爱历史】你以为古代参加举人大挑很简单吗?其实不然,原来还有这些要求
文章图片
但一体免其回避 , 又与现行之例不符 。 着吏部于查取堂衔奏请简放以前 , 先行知照各部员大臣等 , 如赴挑人员内有系姻亲宗族者 , 该部扣除 , 毋庸开列 。
具体而言 , 据《大挑则例》记载 , 赴挑举人要在印结中详细声明其“祖、父、嫡亲伯叔、兄弟是否一二品大员” , 不得蒙混隐瞒 。 至此之后 , 回避的矛头转向了王大臣一面 , 就挑举人只要在印结中据实写明亲属关系 , 毋庸再担心由此产生的回避问题了 。
【爱历史】你以为古代参加举人大挑很简单吗?其实不然,原来还有这些要求】2.对拥有官员身份的举人的限制
除了基于亲属关系的回避之外 , 举人本身能否与挑 , 还取决于其是否拥有官员身份 。 若只是三科会试不中的举人 , 不拥有任何类型的官员身份 , 那自然是不会遇到阻碍的 。
【爱历史】你以为古代参加举人大挑很简单吗?其实不然,原来还有这些要求
文章图片
但举人若本身为现任官员或候补、候选官员 , 则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
这部分内容在《吏部铨选则例》和《大挑则例》中有详细的规定 , 使得笔者得以借此做出简单的归纳 。
对于已经拣选知县的举人而言 , 毫无疑问是可以参与大挑的 。 但举人若已补实缺成为现任官员 , 或暂时离任但依例坐补原缺 , 则就无缘挑场了 , 举人现任教职者即使将教职注销也不准与挑 。